28
8 月
第1天
北投溫泉博物館
直線距離:736.4公尺
北投文物館
文物館始建於1920年代,作工精緻,為臺灣現存規模最大的單幢日式純木造建築之一。日治時期為日本軍官俱樂部,一度為神風特攻隊所用,台北包車光復後並成為外交部之佳山招待所,現為私人所有,是展覽民藝骨董之處。 範圍內茶藝館建於1940年代,規模小巧,其傳統日式落水庭園極具建築藝術價值,與文物館建築共構完整的建築…
直線距離:544.1公尺
新北投溫泉區
北投溫泉區泛指地熱谷、龍鳳、鳳凰、湖山里、行義路等十餘處。而狹義的「北投溫泉區」主要是指環繞「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四周的中山路、光明路、新民路、泉源路一帶,此地溫泉旅館規模較大、數量最為集中,自然人文資源也最豐富。 清光緒20年(1894),德籍硫磺商人奧里(Ouely)利用北投溫泉興建溫泉俱樂部,…
花蓮溯溪旅遊網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溯溪旅遊網」( https://goo.gl/maps/DuyzXybtt8v3RXFe7 )。
閱讀更多
03
11 月
第1天
臺東海濱公園(戶外藝術空間+鐵馬)
鐵道藝術村
杉原護漁區
加路蘭遊憩區
卑南大圳水利公園
卑南文化公園
為高位珊瑚礁景色,岩礁內有洞穴地道,視野遼闊,西眺臺灣海峽,東望龍鑾潭,台東包車景色優美,亦是觀賞夕陽的最佳地點。
花蓮獨木舟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清水斷崖獨木舟 – 花蓮獨木舟體驗營」( https://goo.gl/maps/86JpYeptAj8ua2Ew7 )。
閱讀更多
13
7 月
第1天
打狗英國領事館
建於西元1865年,至今已有150多年歷史,地理位置特殊,座落在海天一色的西子灣山上,可屬美景天成。花蓮泛舟坐靠打鼓山、前扼高雄港進出之大船、右看西子灣日落、左抱高雄市港全景。 本館為後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式建築風格,花欄石雕、圓拱設計,她見證了一個半世紀的歷史,經整修後,風華再現,英領風騷;館內亦蘊藏豐富…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歷史博物館位於高雄市鹽埕區,在著名的高雄愛河邊,是由舊高雄市政府改建而成,於民國87年(西元1998年)正式開放。建築物本身興建於民國27年(西元1938年),至今已有60年的歷史,屬日治時期的晚期建築,當時為高雄市市役所及臺灣光復後的高雄市政府所在地,現今則是全臺灣第一座由地方政府籌建的博物館…
第2天
蓮池潭
蓮池潭 舊稱蓮花潭,位於高雄市左營區東側,南鄰龜山、北接半屏山,潭面面積約42公頃,源於高屏溪。蓮池潭周邊潭水因遍植荷花,在清領時期就名列鳳山八景,稱「泮水荷香」,現因湖畔半屏山特殊造型與龍虎塔遠近倒映水中,而以「蓮潭夕照」聞名。入夜後的蓮池潭,水霧濛濛,景色若隱若現,予人難以言喻的神秘感。 潭…
高雄孔廟
孔廟位於高雄市左營區,左營舊城北門外之蓮池潭畔北岸,這一座孔廟的規模為全臺之最,建築造型雄偉肅穆。 早在清領初期康熙23年(西元1684年)即由知縣楊芳聲建有聖廟。後來因風雨的損壞,於乾隆及光緒年間皆有修建,終於形成完整的規模。中為大成殿,左右為東西廡,前門為大成門,後為崇聖祠。 整個學宮的周長…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是一個綜合性的科學博物館,位於高雄市九如一路六號公園內,不僅是南臺灣規模最大的國立社教機構與世界知名科學博物館的總樓地板面積比較,其規模也名列第二。館內設有常設展示廳及臨特展示廳,內容包含當代應用科技發展及配合推廣科普國民教育的各種主題、立體電影院、多媒體劇場以及一個兼具研究、會議…
閱讀更多
13
3 月
雙城傳奇 三義木雕大甲媽祖一日遊
第1天
龍騰斷橋
龍騰舊稱「魚藤坪」,相傳先民在開墾初時,鯉魚潭有鯉魚精危害地方,鄉民苦不堪言。為了克制鯉魚精作怪,遂在龍騰山區遍植魚藤,同時,又將東面的高山稱為關刀山,用意是藉關刀山斬魚藤,以毒殺鯉魚精,最後魚怪果然不再危害,居民從此安居樂業。至臺灣光復設村後,村民認為「魚藤」不雅而改名為龍騰。
民國24(西元1935)年4月21日清晨,臺灣中部大地震,震央即在關刀山附近,三義地區受災慘重,巍峨的山線鐵路龍溪橋,完全震毀,震後在原橋西側另建新橋,遺下拱型橋柱,挺立在烈日風霜裡,供後人憑弔。搭火車經三義時,龍騰斷橋遺跡打眼前掠過,令人印象深刻。
民國88(西元1999)年9月21日再度遭受九二一大地震的無情摧殘,由北端算起第五橋墩半殘拱口二次被震斷,龍騰斷橋除了深具古樸之美外,也是經歷二次大地震的活見證。
勝興車站
勝興火車站是西部縱貫鐵路的最高點,站內月台有一座紀念碑,標高 402.326公尺,為西部縱貫鐵路中最險峻、自然景觀最特殊的一段。勝興車站整棟建築係以木頭為建材,為一日式虎牙式木造建築,虎牙式設計據說有避邪祈福的作用。
勝興火車站興建於民國前(1906年),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站內設施有許多日治時代的設備,例如與泰安之間作為列車通行證的「電器站牌」,現已改為中央控制系統,這套設備也就逐漸成為歷史。
民國87(1998)年9月23日晚上9點10分車次167最後一班南下列車停靠後,新舊山線完成切換,舊山線縱此畫下完美句點。
現在到勝興車站的遊客卻多了一份緬懷,停駛後列車不再來,反而多了新人拍攝婚紗的懷舊場景,越野車手馳騁的新天地,還有三五成群的遊客走進隧道探險的新風貌。擁有多項第一的勝興站,在各方的關愛下已於民國88(1999)年4月16日經苗栗縣政府公告為「縣定古蹟」,至此深富歷史與觀光資源的文物得以保存。
台灣十大觀光小城~三義
苗栗縣在「調整觀光行銷策略,創造新興商機」政策方向下,以「讓世界看見苗栗」為目標,推動7大旅遊路線及3大國際觀光軸線,並正以「三義木雕藝術城」為苗栗國際觀光旗艦景區,拔尖推動三義為「臺灣國際觀光的新亮點」。「臺灣三義」以鮮明的木雕藝術主題、臺灣唯一的木雕產業聚落、便捷的交通網絡、國際知名的旅遊景點、多樣有趣的旅遊體驗、熱情好客的旅遊接待及配合度高的觀光投入,持續提升國際觀光服務能力,傳承與創新這一處代表臺灣最重要的觀光寶地,將「木雕產業特色觀光」推廣到全世界。
三義木雕博物館
三義木雕發展的起源,是鄉民吳進寶先生於1918年撿拾枯木回家加工做擺飾,被日本人視為藝術品而喜歡,吳進寶進而與日本人研究如何大量加工生產這些枯木藝術品。
早期,三義的木雕多以神像、工藝品為主,近年來,由於個人風格的藝術創作風氣大開,各式各樣題材的雕刻作品不斷的推陳出新,令人嘆為觀止!
「三義木雕博物館」臺灣唯一以木雕為專題的公立博物館,該館以收藏展示木雕藝術精品為主,包括各國土著的民族木雕與臺灣木雕藝術等。
參觀鴨箱寶(木鴨DIY)
觀賞油桐花(油桐花季)
台灣十大觀光小城~大甲
大甲擁有許多獨特的自然資源-大甲溪、大安溪、鐵砧山、匠師的故鄉與松柏港等,民俗慶典與歷史文化亦為本區特色之一。如大甲街有鎮瀾宮為原漢共同建造的廟宇,每年3月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吸引百萬人以上共襄盛舉,已名列世界三大宗教慶典活動之一;貞節牌坊歌泣訴說弱女子救城民的故事;文昌祠祿位展現鄉紳為教育的付出。有多種農特產享富名氣,如連續三年贏得「經典好米」、吉園圃的優質苦瓜、大甲粉蔥、方型西瓜。此外鐵砧山有明鄭撫番留存的劍井、歷史古蹟的日南火車站、大安溪陸橋、大甲帽蓆、糕餅等等,皆值得介紹給國內外人士。並結合人文、歷史、古蹟、生態與觀光遊憩資源等產業,引領遊客重溫大甲的歷史記憶與深情故事。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因香火鼎盛,於雍正10年(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區大甲里興建小祠,直到乾隆35(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乾隆52年(西元1778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場面浩大,追隨的信眾無數,各地廟宇均有迎媽祖的慶祝活動。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相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主要是為了要增添神像的靈氣。每次進香的人數之龐大,規模之壯觀,仍是受到海內的學術界和大眾傳播界的重視與研究。
大甲鎮瀾宮建築有前殿、後殿、南北殿、南北室、鐘鼓樓等,都佈滿了人物、花鳥、台南租遊覽車走獸等石刻木雕,精雕細琢,色彩絢麗。內正殿供奉媽祖,南殿供有貞節媽祖;貞節媽祖即為貞節坊之節婦-林氏。廟前龍柱為精細渾厚的石刻鏤雕,屋頂佈滿五顏六色的人物、花鳥、走獸剪黏,檐下大片雕飾按金,正殿神龕周遭更是富麗,層層疊飾,金碧輝煌,散發出華麗不俗的莊嚴氣象,只可惜因翻修多次,古蹟、古物多已不復存在,只有幾塊乾隆及光緒兩皇帝所題的匾額較具歷史價值,例如乾隆時期的「護國庇民」、「佑濟昭靈」古匾,光緒帝賜的「與天同功」古匾,以及「誠求立應」、「慈光普照」、「功恭功一」等,都是自清朝保留至今的古物。
大甲三寶巡禮
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
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於民國82年起興建,具有地方特色,其中以開放性藝術中心為最大的特色,中心則有演藝廳、展覽廳、國際會議廳、行政區及雅書廊這五大廳,每廳都會有不定期的活動,例如古典之夜、竹雕陶刻展、童玩編織、劇團表演…等等。假日也有來自各地的老人聚集在中心的迴廊即興式的演出南管、唱民謠、演歌仔戲,為藝術中心帶來了熱鬧氣氛。
中心位於臺中市清水區,背山、面海臨河並坐擁有一片平原,建在高低起伏的人工矮丘和平地之間,而藝術中心的西北方──大甲溪出口南岸,則是清水最重要的一個自然資源,擁有瀕臨絕種的植物「雲林莞草」及「大安水蓑衣」,每年都會吸引無數的候鳥停留覓食,是賞鳥者的觀光新天地。
閱讀更多
20
4 月
第1天
大甲溪/大安溪河口潮間帶
木麻黃/紅樹林生態區
河口濕地賞鳥賞魚尋蟹訪貝
大安濱海樂園
日南車站
已有95年的歷史(於1922年10月11日啟用),為國內少數幾個古蹟車站的代表之一。最大的特色,是那設在側邊高處,狀似牛眼的「牛眼窗」,從月台觀看,便可以見到醒目的牛眼窗就穩穩的鑲在高處,而車站四周草木茂密,綠意盎然,儘管夏日再熱,在本站也享受綠蔭帶來的清涼。最早也最有紀念價值的一張車票,是於民國51年,由「日南站→基隆」的普通票,在當時,車票被面依然印有著『保密防諜人人有責』,而這些具有紀念價值的車票,則成了紀念這一站美麗而深具歷史意義的最佳收藏。
紅橋/古宅/地下湧泉
匠師的故鄉
休閒農業區是享譽國際的「大甲蓆帽」發源地,也是已故國寶級藝師薪傳獎得主柯莊屘阿嬤久居的故里,更為藺草生產及編織的重鎮之一,無疑是藺草工匠藝師的故鄉,故取命名為「匠師的故鄉」。是一處結合農村風光與自然體驗的休閒園區,可讓人遠離都市塵囂、回歸農村純樸生活的好地方。可體驗一系列在地特色活動,例如:摸蜆、划船、藺草編織、控窯、石頭彩繪等等。
龜殼生態公園
園區內設有生態河道及樹林區,可供遊客駐足觀賞生態,如彈塗魚、土龍、寄居蟹、和尚蟹、候鳥等。園內建置完成2個生態池和1個生態溝,並將龜殼生態公園型塑為濱海地區另一處亮點生態公園,生態溝周圍全面採用生態工法疊石護岸,提供生物與植物天然多孔隙的避護棲息環境。
第2天
鐵砧山風景特定區
鐵砧山因為其外觀酷似鐵砧,所以取名鐵砧山。山上有一口老古井「劍井」,傳說是鄭成功插劍禱泉的地方。相傳早年,鄭成功率領眾兵經過此山的時候,因為天氣炎熱,無水可飲用,士人、馬兒病死傷亡的很多,鄭成功此時拔起他的劍刺向地面,跪地祈求能湧出泉水。忽然,地面裂開,寶劍真的沈了下去,湧上了神泉,解除了當時的困境。此後,人們為感念這奇蹟,就稱這口神奇的水井為國姓井或劍井。大甲地方的父老們為了紀念鄭成功在鐵砧山上的插劍飲水的聖蹟,於是於光緒19年,鑄刻「國姓井」,1953年重修這口古井,並在井的四周加磚牆加以保護。並有曾任監察院長的于右任先生,親書「劍井」兩字,立石為誌,成為今日的觀光景點。
劍井相傳為鄭成功轉戰行軍至本地被番兵圍堵,水源不足,情況危急,鄭氏向上天祈禱,花蓮賞鯨隨即拔劍插地,泉水立即湧出,從此大旱不枯。中正公園可供遊客拍照休憩,其內部有主題石雕、風車、簡單的體能活動設施,小型遊園步道。
永信醫藥文物館
農作體驗
媽祖文物館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因香火鼎盛,於雍正10年(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區大甲里興建小祠,直到乾隆35(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乾隆52年(西元1778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場面浩大,追隨的信眾無數,各地廟宇均有迎媽祖的慶祝活動。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相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主要是為了要增添神像的靈氣。每次進香的人數之龐大,規模之壯觀,仍是受到海內的學術界和大眾傳播界的重視與研究。
大甲鎮瀾宮建築有前殿、後殿、南北殿、南北室、鐘鼓樓等,都佈滿了人物、花鳥、走獸等石刻木雕,精雕細琢,色彩絢麗。內正殿供奉媽祖,南殿供有貞節媽祖;貞節媽祖即為貞節坊之節婦-林氏。廟前龍柱為精細渾厚的石刻鏤雕,屋頂佈滿五顏六色的人物、花鳥、走獸剪黏,檐下大片雕飾按金,正殿神龕周遭更是富麗,層層疊飾,金碧輝煌,散發出華麗不俗的莊嚴氣象,只可惜因翻修多次,古蹟、古物多已不復存在,只有幾塊乾隆及光緒兩皇帝所題的匾額較具歷史價值,例如乾隆時期的「護國庇民」、「佑濟昭靈」古匾,光緒帝賜的「與天同功」古匾,以及「誠求立應」、「慈光普照」、「功恭功一」等,都是自清朝保留至今的古物。
溫寮漁港灑網捕魚
觀海橋夕照、溫寮溪景觀
閱讀更多
24
8 月
『馬祖-國之北疆 生態尋蹤』五日遊
第1天
基隆港/西岸旅客碼頭
第2天
東湧燈塔
東引島燈塔位於東引島東北方世尾山突出的山頭上,由於歐風建築風格,造形典雅,被當地居民譽為「東引別墅」。1988經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三級古蹟,是我國位置最北的一座古蹟,也是東引最具潛力及觀賞價值的觀光勝地。
烈女義坑
東引的地質屬花崗閃長岩,地勢起伏頗大,由海平面陡升至百餘公尺,海蝕地形豐富,在往東引島燈塔的途中,會行經烈女義坑景點,步行而下,近百公尺深的海蝕崖,氣勢懾人,向崖底望去令人心生畏懼。兩側高聳的懸崖,眼前海天一色的景致,令遊人駐足再三,難忘其氣勢。
一線天
一線天是一處海蝕溝地形,位於東引天王澳的左側岬角,這裡曾經是軍方的重要示範據點,曲折的戰備壕溝兩旁,標語林立,每個轉角,皆可見到像是「誓死固守據點」、「生死相與共存亡」等精神標語。沿階步行向下,到了壕溝終點,「一線天」的景致現於眼前,兩側垂直岩壁,相鄰至相接,向上延伸至天際,向下垂直入海,天空縮小如一線。
安東坑道
長達300公尺安東坑道建於1972年,坑道穿越整座二重山,為傑出的軍事工程,是當年部隊的戰備坑道可容納一個連隊。坑道開鑿由山腰開始採由上往下開的方式開鑿至海平面。2002年軍方釋出安東坑道原本安置炮台的洞口,成為欣賞無敵海景和觀看黑尾鷗漫天飛舞的絕佳地點。
每年春夏期間,黑尾鷗會群聚坑道外沿著海岸線的山壁,於垂直的山壁繁殖下一代,並在附近海域覓食。進入陰涼的坑道,不但能夠避暑,還能如此近距離觀賞燕鷗,是難得的生態體驗。
燕秀潮音
燕秀潮音位於特種部隊海龍蛙兵的連隊舊址後方,是一處典型的海蝕洞地型,潮水由外湧入洞中,沖擊岩壁引發聲響,迴旋於谷中,因而得到燕秀潮音之名。
國之北疆
東引是我國有效統治疆域的最北境。從西引島的后澳往西走,穿過一條約200公尺的水泥小徑,便來到我國疆域最北-國之北疆。2006年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在此地豎立一塊「國之北疆」石碑及地上刻上北固礁的經緯度,藉由特別意義的數字呈現加深遊客的旅遊體驗是每位到東引旅遊拍照留念的重要景點。
中流砥柱
東引跟西引間的聯繫通道,東、西引島因為彼此相鄰頗近,又有一個「中柱礁」,於是將這三地以隄防護岸、公路相連從此兩島合而為一。中間的「人定勝天」標語便是記錄此舉,成為遊客到東引旅遊必訪的景點之一。
第3天
南竿遊客中心
南竿遊客中心/人文及生態體驗
南竿地區最新指標「綠建築」,遊客中心一樓欣賞馬祖四鄉五島風采影片以及認識燕鷗、島嶼生態及地質環境。
北海坑道
北海坑道/大漢據點
獲選全台灣36祕境之一鬼斧神工的蓋世之作,參觀了解堅硬無比的火山岩『花崗岩』在特別的時代背景資源缺乏的狀況下竟能鑿出容納百艘艦艇的空間,可謂鬼斧神工。藉以了解花崗岩在馬祖的特殊地質角色。
鐵堡
鐵堡/官帽山生態公園
一座神祕的海上碉堡,因為戰地任務將岩礁挖空做為軍事基地。鐵堡旁邊緊鄰的官帽山生態園區,園內的砲彈步道兩旁分佈著當地原生林『拓樹』,動線延伸到觀景台的位置可以看到珍貴的海蝕溝景觀。
八八坑道
馬祖酒廠/八八坑道
馬祖酒廠採用馬祖當地甘美清冽泉質所釀造出的好酒,加上利用原是儲存軍需戰備的八八坑道,天然的花崗岩呵護下冬暖夏涼適宜的溫度作為窖藏酒罈的坑道,一靠近便可聞到酒香實為最佳窖藏美酒的寶地。
天后宮
天后宮/媽祖巨神像
媽祖是馬祖地方守護神。廟宇的中央石棺為媽祖靈穴,也因為天上聖母-媽祖埋葬於此,當地神蹟不斷,因此成為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媽祖巨神像於2009年10月完工,高度29.6公尺,目前是全世界最高的媽祖巨神像。
大坵梅花鹿
大坵梅花鹿尋蹤/特有植物觀察
位於橋仔村西北方,距離北竿本島約兩百公尺,一海之隔的大坵島,平日是釣友的磯釣樂園,也是馬祖列島唯一野放梅花鹿的島嶼。
大坵有大、小坵兩島,面積僅0.69平方公里,是全馬祖列島曾經有人居住的島嶼中,唯一沒有馬路與車子的小島。由於過去戰地任務的關係島上居民離開大坵島,因此島上豐富的生態與景觀資源充分地被保留,目前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已在島上興建環島步道和木棧平台,方便遊客生態尋幽與慢活觀景。
藍眼淚
北竿夜晚追淚
海上、陸上藍眼淚各有不同的風情與驚喜。
第4天
06據點
早期的邊險要地順著戰備道前進彷彿走到了天涯海角,除了不受氣候影響的芒草外,台北包車帶著探險的精神,更可以看到山坡邊的海景植物海芙蓉仍屹立不搖的生長在那峭壁之上。據點的射口風景秀麗別樹一格,是悠遊馬祖不可少的景色風光。
戰爭和平紀念館
館內展示軍裝槍枝、宣傳單,並訴說著馬祖的歷史人文故事。讓所有人一窺馬祖地區的歷史背景,戰地任務的原貌。讓戰地的特色與故事重新浮現眼前!
橋仔漁村展示館
橋仔漁村&橋仔漁村展示館
橋仔漁村乃依山面海的閩東村落,曾是馬祖重要的商業轉口港。位於壁山山陰一座向北傾斜的山谷內,谷地經雨水切割,山溝縱橫,小橋處處,福州話「仔」者「小」也,所以稱「橋仔」。橋仔村廟宇林立,一村八廟,又稱廟村,冠絕馬祖。漁村展示館內展示早先漁民的服飾、生活用品,及木作的漁船,彷彿穿梭古早馬祖漁業風光時期。
芹壁聚落
身在芹壁有如異鄉國度被世人遺忘的山城,乍看之下彷彿置身希臘地中海的一隅,穿梭在芹壁的石巷之中,看著大海、吹著海風、聽著浪濤、如同乘坐時光機器旅行。當年馬祖人從閩東地區遷居到馬祖,也把當地的青蛙信仰一起帶過來,並供奉在芹壁的天后宮。過去數百年來,蛙神亦時常顯靈護衛芹壁。此一特色與一般的信仰習慣相比可謂獨樹一格。
璧山
馬祖最高的璧山觀景
壁山是馬祖地區的第一高峰標高298公尺,擁有絕佳視野可以一覽北竿的地景風貌,亦是拍攝北竿風景最美的地點之一。從壁山觀景台俯瞰,塘岐村、后澳、北竿機場以及螺山、蚌山、無名島、峭頭、大坵、小坵等連串島礁,盡入眼簾,天清氣朗時,對岸山河清晰可見。觀景台一旁的壁山步道約有千階,直下塘岐村,是全馬祖最具挑戰性的觀景生態步道。
北竿遊客中心
北竿遊客中心/坂里古厝/沙灘
參觀重新規劃啟用的北竿遊客中心及百年古厝體驗人文居住的特色風格。讓人置身於閔王的歷史當中,現今以已規劃成為特色民宿。5~8月可在坂里沙灘欣賞開黃花的海邊月見草與開紫花的蔓荊。
塘岐村
塘岐街頭
可購買馬祖當地特色名產及伴手禮,享受鄉村人文聚落的悠閒時光。
枕戈待旦
清水濕地/枕戈待旦
馬祖地區經內政部列為國家級濕地,在濕地內可以看到鷺科鳥類(大白鷺)及清白招潮蟹、與北方招潮蟹(是目前在中國沿岸分布最北邊的種類)。運氣更好的話可能在此發現罕見的『活化石-鱟』。
第5天
早上南竿福澳港乘船返台
閱讀更多
06
3 月
花蓮火車站住宿推薦-蘋果樹民宿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08&t=6019465
這個假期我們決定把我小朋友交給婆婆帶,跟老公可以來趟花蓮之旅的約會,老公決定要搭火車,因為開車真的會很累,三天兩夜的行程我們選了一間平價又乾淨的民宿-蘋果樹民宿,蘋果宿的房型有六種壁畫風格,每間房間都很有特色,裝潢也很居家,也是網路評價很高的民宿,交通也非常便利,位於火車站附近只要走三分鐘的距離而已,等寶寶大一些也可以帶他一起來玩!
下火車後,來到蘋果樹民宿,真的像網路評價那樣,牆上的塗鴉很療癒,簡單的繪畫帶給人溫馨的感覺,房間也都打掃的非常乾淨,不會像有些花蓮民宿髒髒舊舊的,住起來很舒服,最棒的是還有沙發含梳妝台空間蠻大的,晚上想和老公去東大門夜市逛逛買點消夜回來吃。
放完行李休息一下後,我們開始規劃這兩天的行程,蘋果宿民宿還有提供套裝行程,我和老公選擇了「花東縱谷一日遊」,費用不貴,早上八點半會從民宿或到花蓮火車站出發到鯉魚潭、林田山、光復糖廠、瑞穗牧場和雲山水,最期太的行程應該是瑞穗牧場,希望可以看到許多可愛的動物。
民宿的老闆人也很好,推薦我們當地的機車出租店,他說在花蓮就是要租車到處玩比較方便,還可以騎車去夜市走走,租完車後,我們報名了釣蝦的活動,晚上則騎著我們租的摩托車到處晃晃,也去了夜市,真的好熱鬧,我們很早就回到民宿休息,因為第二天還有早起的行程,要好好補充體力。
一早起來吃完民宿提供的早餐後,我們就去集合,開始一天快樂的套裝行程,第一站來到鯉魚潭,風景非常幽境,很適合拍照,來到花蓮這好山好水的地方享受一下芬多精,真的是太幸福了,後來又去了林田山和光復糖廠,終於來到我最期待的瑞穗牧場,這裡是一座開放式的休閒農場,能親手拿牧草餵乳牛,還有許多鮮奶製的伴手禮,我買了奶酪、鮮奶饅頭,來到這裡一定要喝到現榨、現煮的鮮奶,成群的乳牛或鴕鳥悠閒漫步在草地上,這種體驗真的是市區無法看到的景象,下次一定要帶我家寶貝來體驗看看接近大自然。
這次的花蓮之旅我們玩的很開心,民宿的櫃台人員們都很親切,感謝蘋果數帶給我和老公美好的回憶,下次還要帶我的寶貝一起來蘋果樹民宿!
閱讀更多
22
4 月
第1天
三地門部落
三地門部落│排灣族
三地門部落三地門地處平原與山地交界的丘陵地帶,以排灣三寶「陶壺、琉璃珠、青銅刀」發展出在地特色工藝,堪稱排灣族露天藝術館。花蓮泛舟電影「海角七號」的琉璃珠即出自此部落的「蜻蜓雅築」工坊。
工藝步道
由部落耆老與孩童繪製的1,212塊陶板鋪設而成,在453公尺長的巷弄裡,聚集了許多藝術工坊,旅人來此可動手DIY,燒製個人專屬的琉璃珠。
全國最高橋墩座-谷川大橋
霧台(岩板巷、夜間生態觀察、觀星宿)
第2天
原住民文化園區
16族文化饗宴-原住民文化園區
位於三地門、瑪家、霧台交界處,佔地82公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野外博物館。園內設有專區展示各民族傳統建築,完整呈現部落風貌。
禮納里部落
禮納里部落│排灣與魯凱族
禮納里部落2009年莫拉克颱風後的重建部落,來自瑪家鄉瑪家村、三地門鄉大社村、霧台鄉好茶村的三個部落決定在此重建家園,因此居民有排灣族及魯凱族人。社區族人十分好客,訪客只要「脫下鞋子」進入族人家中,就被視為一家人。社區內歐式斜頂建築群、錯落九座美麗教堂,並有群山圍繞,被稱為「台灣的普羅旺斯」。好茶部落以藍色蝶豆花沖泡的涼茶,更增添普羅旺斯般的浪漫。
長治百合部落(88重建部落)│排灣與魯凱族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的永久屋部落,匯聚來自霧台鄉阿禮、吉露、佳暮、谷川、伊拉等村落的族人,部分三地門居民也遷居於此,因此部落取排灣與魯凱族共同的精神象徵「百合」為名,以六片花瓣象徵六部落為生命共同體。
閱讀更多
16
12 月
第1天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典藏華夏文物馳名於世,其源於北平故宮者,皆出自遜清內府;原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者,多係古物陳列所舊藏,花蓮機場租車為熱河、瀋陽行宮所有。因此,今日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主體,實匯集北平、熱河、瀋陽三處清宮之文物。藏品含括器物、書畫、圖書文獻及亞洲文物等近70萬件,洵屬世界特有的文化資產。民國89年起籌設南部院區,期以平衡臺灣南北文化建設儼然成為國外人士來台必訪之文化景點。
園區面積約68公頃,包含博物館區、景觀園區與人工湖區,讓遊客體驗亞洲多元文化之優質環境以及台灣特有的文化創意加值服務,進而帶動中南部文化觀光旅遊發展。
布袋漁港觀光漁市
港內設置漁產品直銷中心,有生鮮區、加工區、餐飲區。遊客可以自行選購新鮮的海產,或請餐飲區代為調理一般,享受美味的海鮮大餐。傳統的議價拍賣場也是不可錯過的鏡頭。另外,也提供休閒漁業之旅服務,出海觀賞紅樹林、牡蠣養殖區,或至外傘頂洲。港區附近的布袋商港,有業者經營布袋至澎湖馬公之遊艇運輸,為地方增添觀光收入。
玻璃高跟鞋教堂
好美里3D海底世界立體彩繪村
北門婚紗美地-水晶教堂
這是目前最夯的北門水晶教堂,未來將繼續舉辦白色集團婚禮,並表示婚禮可以用任何浪漫的創意舉行,北門遊客中心婚紗美地將成為全台唯一主題式婚紗園區,供婚紗攝影和證婚。
北門遊客中心
北門遊客中心是由北門洗滌鹽工廠舊建物群中的西南側倉庫群所改建,外觀仍保留著原工廠山牆斜屋頂造型。全館佈設由北而南以地理分區概念介紹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的景點,並整合區內「鹽業歷史」、「濕地生態」、「宗教人文」、「地方產業」與「文學藝術」等觀光資源,規劃主題區介紹與多媒體互動區。
館內除了有簡報室可欣賞觀光資源影片,以及各項多媒體展區與遊客互動外,主要有二大展示特色:
◎素人畫家-洪通的藝術展牆:無師自通的北門素人畫家洪通先生,有「東方畢卡索」之稱。其作品畫面流露出靈性與強烈的精神力量、筆觸細膩、紋理形式繁瑣,神秘的文字畫與用色豐富的畫風,至今仍為人所稱道。管理處運用其多元神秘的瑰麗畫作,妝點於遊客中心東側門窗及西側外牆,歡迎您細細欣賞。
◎海翁返北門-抹香鯨標本區:說起這抹香鯨標本與北門的淵源可深了…。2005年12月29日北門鄉民發現了這位擱淺於王爺港汕上的巨大訪客(身長約14公尺、重達50公噸的雄性抹香鯨),由於體積與重量過於龐大而就地先行掩埋。2008年2月,在台南縣政府、國立台灣博物館及專業團隊與熱心的北門鄉親支持下,抹香鯨破土重出,標本製作完成後並於國立台灣博物館展出,2009年移展至台南縣蕭壠文化園區,並於當年12月4日運回北門遊客中心,受到北門鄉親熱烈的歡迎。
北門出張所
北門烏腳病紀念園區
烏腳病(Blackfoot Disease)是一種盛行於臺灣西南沿海,特別是北門、學甲、布袋、義竹等鄉鎮地區的流行性下肢周邊血管疾病。臺南市山區、宜蘭、彰化等地,也都有烏腳病個案紀錄。臺灣醫學會報告在1954年正式提出;據信烏腳病發生原因極可能是濱海鄉鎮民眾、飲用含有砷過量的深井水,造成的慢性砷中毒;患者甚至伴隨有肝、腎、膀胱等癌症併發。
位於北門區的烏腳病診所,是土角厝建物,亦為臺灣首座醫療文物館。目前紀念館內籌備以收藏臺灣醫療文物、烏腳病患者醫療資料等為主,其中有許多以防腐劑泡存的烏腳病患者殘肢,在基督十字架前安息著,見證受難者的苦難歲月。
井仔腳瓦盤鹽田
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而且清一色為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近來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業,使原來遍布於此處的鹽田,漸漸荒廢棄置,管理處為延續其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而現已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更恢復了居民共有的生活回憶,遊客在此可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是一處適合親子同遊的深度景點。
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將鹽場復育,讓「井仔腳」特殊的曬鹽景觀依然保留在北門永華村的海岸邊,更恢復了居民共有的生活回憶,遊客在此可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是一處適合親子同遊的深度景點。
花蓮賞鯨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賞鯨售票處」( https://goo.gl/maps/Ja1MfK4zcH9aJtDg6 )。
閱讀更多
19
7 月
第1天
參觀桃園市原住民文化會館、三民天主堂、基國派教堂
品嚐泰雅風味餐
爺亨部落│泰雅族
爺亨部落以「爺亨梯田」聞名。早年日本人為推廣種稻,動員族人在河階台地建造了超過1200階的梯田;賞鯨近年多改種水蜜桃。
爺亨梯田
嘎拉賀部落│泰雅族
部落因嘎拉賀野溪溫泉而遊客不絕,三光溪谷水氣充沛,植物繁茂,深山則有嘎拉賀神木群,旅人可充分享受芬多精與負離子。
嘎拉賀神木
嘎拉賀溫泉
第2天
庫志部落│泰雅族
庫志部落位於庫志溪中游,溪旁生態池擁有豐富的水生植物。族人發展有機農業,飲食以小米、芋頭、地瓜、豆類和粟類為主,來到此地一定要嚐嚐「泰雅族男人的飯包-香蕉糯米飯」。
嘎色鬧部落│泰雅族
擁有豐富的生態環境並發展出有機農業;生態步道及泰雅風味餐是此地特色。旅人可體驗泰雅狩獵文化或到認證有機農園當一日農夫。
品嚐泰雅風味餐
羅浮橋
跨越大漢溪上游,橋身設計優美,四周景致秀麗,與旁邊的觀光吊橋復興橋相映成趣,在青山綠水環抱之中,這座紅色鋼拱橋顯得更為醒目耀眼。
巴陵橋
參觀樂信瓦旦紀念公園
花蓮租車-中港汽機車出租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租車-中港汽機車出租」( https://goo.gl/maps/W27RTSU7bCaAWRe46 )。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