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12 月
第1天玄空法寺
以「五葉松、奇石、樹化玉、夜景」頗受大家的歡迎,寺院後面的森林步道,取名為「生命之路」,是全國所有寺院中最長、台北包車最美的一條步道;尤其是在五葉松林中的「迎客松」,曲折盤繞之姿展現出蒼勁挺拔、姿態萬千,像是張開雙臂,歡迎遊客的到來。 在森林步道中還有約1-2億年色彩斑瀾、儀態萬千的「樹化玉」化石,不但具有觀賞價值,還有鎮宅、避邪改運等功用,由於樹化玉不僅稀有,更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緬甸政府已禁止開採,並向聯合國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江家古厝
是公認全台最大且保存相當完善的傳統閩南式大型傳統農村聚落,佔地3.5公頃的古厝聚落,保留了200年曆史的土角厝、竹編厝,以及日治時代的紅磚屋、洗石子屋,仿佛是台灣300年來農家建築變遷的縮影,最大特色是10幾代聚居而未分家,保留了「宋江陣」的歷史文化。江家子孫繁衍卻始終維繫傳統農業社會家族結構。整個古厝充滿歷史文化意義,可謂活的聚落博物館。龜丹溫泉體驗泡腳區西拉雅採果樂
花蓮賞鯨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賞鯨售票處」( https://goo.gl/maps/Ja1MfK4zcH9aJtDg6 )。閱讀更多
21 8 月
澎湖本島與南海望安七美四日遊
第1天
八八坑道
八八坑道位於南竿鄉牛角嶺下,原是軍民躲避海盜的山洞,後經軍方擴建為戰備坑道,落成之日適逢先總統蔣中正88華誕而命名。後因坑道內長年潮濕,不利戰車保養,故轉為電信中心,後又移交予馬祖酒廠作為儲酒之用,因溫度濕度皆非常穩定,利於釀酒。 目前內部儲有陳年老酒、高粱、陳年高粱等各式酒類,並以「八八坑道」品…
馬祖酒廠
馬祖的香醇美酒遠近馳名,其中尤以大麴酒、高粱酒及陳年老酒最受青睞。馬祖酒廠成立於民國45年(西元1956年),台北租遊覽車位於南竿鄉復興村牛背嶺山脊,復興村三面環山,北伸海峽,馬祖各種名酒皆引山坡附近之天然甘泉釀酒,井泉水質甘美,品質精純,所釀醇酒味芬香馥烈,屬特級上品,而陳年老酒必須存放至陰冷的山洞坑道中二年…
枕戈待旦紀念公園
南竿福山照壁上的「枕戈待旦」,是馬祖戰地精神的代表。 枕戈待旦為一樓高五層的建築物,位於福山公園山頭上,氣勢雄偉,已成為馬祖最顯目的海上地標,遊客乘船進入福澳港口前遠遠地即可見到佇立山坡上「枕戈待旦」四個大字,為先總統蔣公於民國47年(西元1958年)蒞臨馬袓巡視防務時,為嘉勉地區軍民不忘復國之志…
馬祖民俗文物館
馬袓歷史文物館始建於民國63年(西元1974年),之後新建民俗文物館於民國91年(西元2002年)完成。透過漁、農、婚、喪、喜、慶、建築、語言等生活民俗文物,來呈現馬袓獨特的閩東文化特色。文物館採閩東建築樣式,為單棟建築物,造型卻高低錯落,塑造聚落群體意象。 入口斜坡在廣場的外圍,輪椅朋友可由斜坡…
無障礙廁所:1間
無障礙車位:1格
第2天
壁山
位於馬祖北竿島的壁山,海拔高度298公尺,是馬祖地區最高的山,也是北竿重要的軍事據點,路途十分崎嶇陡峻,箝制馬祖海域,在最高處設有軍事指揮部。晴朗時從指揮部的眺望台看去,可遠眺莒光及南竿各島、俯瞰后沃、大沃山、塘歧村全景;正前方望去是北竿機場,還能見到獅嶼、大坵、小坵、蚌山、高登島、中島等島嶼。霧季…
芹壁村
芹壁村位於馬祖北竿島的北方,村名由來有好幾種說法。有一說是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另有一說,是芹壁澳口有一塊突起的岩石,狀似烏龜,居民稱為「芹仔」,從海面上望之,芹壁村就像位於芹仔的後壁,就叫芹壁村。 古宅群順著山勢成梯形羅列,櫛比鱗次,各戶間互不影響展望空間,房屋建材多以花崗岩等火成岩為主。由…
第3天
東莒島燈塔
西元1872年建造的東莒島燈塔,位於福州區東莒島東北角上,塔身為圓形石造,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牆身構造分為塔頂與塔身兩部分,塔頂與塔身的比例約為2比3,塔身趨於直筒狀,入口為中國拱式門卷,牆身開設方形窗,塔頂與塔身間的修護平台,以挑簷石層層挑出,再用石灰漿抹出裝飾性的線腳。該塔為國定古蹟。
大埔石刻
原文『萬曆彊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宣州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計41字。民國54年(西元1965年)春,馬祖防衛司令部為保存古蹟,指示駐地部隊建亭於石刻之上,名為『懷古亭』,並在亭兩側立有兩塊釋碑文及一塊部隊建亭碣,遊人登亭攬勝,遙想當年活捉倭賊之情及國共失…
第4天
東引島燈塔
民國前10年(西元1902年)興建的東引島燈塔,位於福州區東引島東坡,又稱為「東湧島燈塔」,東引島燈塔是我國距臺灣最遠的燈塔。為十八世紀英國式建築,塔身為圓形磚造,扇形地基由花崗石板鋪成,粗壯圓柱式塔身由紅磚砌成,漆成白色。由於東引島鄰近海域佈滿險岩暗礁,民國47年(西元1958年)因軍事理由暫停使…閱讀更多
14 8 月
山與海的浪漫三日遊
第1天
花蓮火車站
奇萊亞酒莊
花蓮市區半日遊
夜宿花蓮
第2天
池南部落
池南部落│阿美族
池南部落位在花東縱谷最北端、鯉魚潭與銅門山之間。池南的阿美族語Banaw為「湖泊」之意,旅行社花蓮亦指位於鯉魚潭南方。附近有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北邊可順道前往木瓜溪上游的慕谷慕魚生態園區。
鯉魚潭
鯉魚潭位於花蓮縣壽豐鄉,面積約 104公頃,是花蓮縣境內最大的內陸湖泊,潭面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橢圓形,面積因四季水量榮枯而互有消長,並因潭東的鯉魚山而得名。潭四周築有環湖公路,全程4公里,徒步1小時即可走完。
遊人可在此露營、野餐、遊湖。天候佳時,潭東的鯉魚山會聚集飛行傘活動愛好者,駕馭鮮麗的飛行傘翱翔於山巔水湄間,平添山光水色。
林田山
馬太鞍部落
馬太鞍部落│阿美族
馬太鞍部落馬太鞍濕地是馬太鞍部落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領域。芙登溪穿越濕地,依溪流流速與深淺,孕育出近百種沼澤植物及水生動物。阿美族的巴拉告(Palakaw)生態捕魚法是阿美族祖先的智慧,是部落裡的自然資源生生不息的關鍵,非常值得探訪。
夜宿花蓮
第3天
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部落│阿美族
太巴塱部落是花蓮縣最大的原住民部落,保有完整的傳統及社會制度。太巴塱kakita^an祖屋是昔日部落的政經活動中心,於2007年依傳統工法重建完成。屋內每根樑柱均刻有敘述祖源神話圖案。每年8月舉行的太巴塱豐年祭是全國最大的阿美族祭典,具有歷史意涵與人文特色。
新社部落
新社部落│噶瑪蘭族
目前保存最多噶瑪蘭語言及文化的部落。新社的海灘Paterongan意即「萬物休憩、養生之地」,是噶瑪蘭族南遷登陸的地方,族人利用海岸的扇形階地開墾成梯田。在海邊的綠油油水稻田或金黃稻浪間漫步,是最引人的美景。
磯崎海濱
芭崎瞭望台閱讀更多
20 5 月
台南漁米樂生態之旅
第1天
台江四草綠色隧道
台江漁樂園
由民間保育團體所成立的「台江漁樂園」,與「大眾廟」所管理的台江觀光船,同為遊覽「台江國家公園」內海的膠筏船。
台江漁樂園的登船處位於「四草大橋」下,沿著橋下小徑可到「大員港渡船頭」,目前並無固定船班時間,完全採預約制,花蓮租車尤其團體前來體驗要得事先預約才不至撲空。
登船前需先穿著救生衣,再依循工作人員的指示登船,每艘船上設有一名導覽員及船長,負責沿途解說及漁村生活體驗之示範與協助,而膠筏船也設有座位及頂棚,因此不需擔心豔陽高照,還可舒適的坐船遊江,隨著膠筏船出發,可見一旁的海上人家正在船屋上處理在地養殖的牡蠣,也有釣客乘坐在小膠筏上專心釣魚,白鷺鷥也會跟著出現在眼前,而大型的喜鵲鳥兒窩巢也築掛於樹枝上頭。
經過紅樹林植物區後,視野突然豁然開朗,晴空萬里下,來到遼闊的「嘉南大圳」,這由日籍建築師八田與一所設計建造的水利設施,視野一望無際風光明媚,若是冬季(10月至隔年4月)遊船,還可前往此區的賞鳥亭賞鳥。也因「四草溼地」得天獨厚,因此每年來此度冬的水鳥數以萬計,能欣賞珍貴的台南三寶鳥—黑面琵鷺、反嘴及高蹺,其他還有琵嘴鴨、赤頸鴨、小環頸鴴、黃頭鷺、紅冠水雞、野天鵝等來此度冬或避暑,而農曆春節至夏初時也有大量的鷺科鳥類在此繁衍下一代,實在是個賞鳥愛好者絕不能錯過的地方。
穿越台江時空、現代漁夫體驗以及參觀果園了解當地文化
第2天
無米樂社區-自然工法自給自足共享共樂
後廍里位處臺南市後壁區最北行政區,緊鄰八掌溪南岸,南接菁寮、墨林,三里合稱「無米樂社區」。後廍在清朝就有糖廍,後廍社區發展協會為傳承在地製糖文化,沿襲老祖宗的智慧,採一鍋到底的製糖技巧,純手工的黑糖產量有限,一出爐就供不應求,讓消費者趨之若鶩。 2016年後廍社區發展協會通過勞動部培力計畫案補助推動「打造遊子返鄉路-青銀攜手,共創雙贏」計畫,結合環境教育、精緻農業、文創商品、旅遊服務輔導小農、傳統商家整合等,為大後壁區居民提供一個溝通整合平台,也為轉型為「社會企業」做準備。閱讀更多
02 3 月
第1天
霧峰林家花園
霧峰林宅,計由頂厝、下厝及萊園等三大部分組成。明台家商所在之「萊園」即由林氏舉人林文欽為侍奉其母親所建,台北租遊覽車後來以霧峰林家花園之名盛傳全台。林家花園由清領中期興建至今,經歷許多年代,建築風格變化也很大,後期甚至出現中、西、日三式合壁的新建築及庭園,相當值得到此一遊。
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
走進座落於臺中大度山山坡的東海大學,首先映入眼簾的即為約農路翠綠成蔭的兩排鳳凰樹逸態橫生;筆直的文理大道上,古榕覆蓋如傘,宛如一條綠色隧道;而低置的路燈,散發柔和燈光,入夜之後更添風情。
座落於活動中心與教學區之間的空曠草坪上,即是該校最負盛名名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路思易教堂」,此教堂具有弧形線條的風帆屋頂,採用琉璃瓦舖蓋而成,可說是該校的精神象徵。
東海牧場位在校園的西南山坡上,面積50公頃,為農學院學生自力墾拓而成。旁有一座東海湖,湖畔有東美亭,為紀念一代哲學大師方東美先生。校園裡樹林密布,有河溝、灌叢、草地、人工湖等,也是熱門賞鳥地點之一。
臺中大都會歌劇院
由當代最知名的建築師-伊東豊雄設計,為非標準化曲牆、無柱、無樑的建築物,從競圖開始算起到完成,歷時九年,將於11月底完工,以「美聲涵洞」、「聽的建築」為設計理念,園區內集結音樂、戲劇、生活、休閒、文化、觀光機能,完工後勢必成為大台中的新地標。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立臺灣美術館
國立臺灣美術館位於六號公園內,前身為省立美術館,佔地約9630坪,內部共有24個展覽室,其中包括:繪畫、雕刻、印刷…等等,民國77(西元1988)年正式落成啟用。四周是大片綠地,陳置有大型景觀雕塑。
美術館外英才路側門小山坡上,有一「碑林」區,蒐集臺灣先賢已故書壇元老及當代書壇耆宿之手澤墨蹟、書法精品50幅,以現代吹沙技術精工鐫刻,呈顯原有墨韻風貌,集各家真蹟於一處,益增「碑林」之美感。就其內容及形式言,均具歷史、文化及藝術之價值。
館方典藏室以民國以來、已故的美術家作品為主,也有明清時期臺灣地區美術家及當代美術家作品,內容包括西畫、國畫及器物。屬於開放式展示美術街及美術廣場,設有文物供應部、咖啡座等,在館內逛累了,到此小憩一下。
此外,館方除定期舉辦演講、展覽,並出版圖書、期刊、複製品、畫冊等,滿足美術愛好者的需求,收藏許多珍品,館外綠地廣場提供市民假日休閒好去處。閱讀更多
07 8 月
第1天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壽山位於高雄市西南區,為南北走向之珊瑚礁質丘陵地,舊稱麒麟山、埋金山、打狗山或打鼓山,花蓮包車是高雄市的天然地標。 壽山是高雄市市內一座容易親近又具豐富自然資源的聖山。為早期平埔族打狗社區原住地。山上林木繁盛,有壽山公園、忠烈祠、動物園、千光寺、法興寺、元亨寺等觀光點,沿著壽山動物園旁的小徑可至壽山風景區…直線距離:2.7111公里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在民國83年6月正式開館後,已成為高雄的另一個新觀光重地。這座新美術館,位於鼓山區內惟埤文化園區內,戶外雕塑公園矗立著不同風格的雕塑品。除了長期展出館藏名家書法作品外,每一層都有展覽室,定期展出國際當代藝術品,已展出多場轟動一時的名家作品,吸引數十萬人前往欣賞藝術饗宴。直線距離:3.0148公里六合觀光夜市
沒到過六合夜市,就不算真正去過高雄。 早在西元1950年,位於現在高雄市新興區大港埔附近的空地上,就開始聚集了許多小吃攤,漸漸的越來越多,久而久之便形成以小吃聞名的「大港埔夜市」,之後逐漸擴大。轉變成為現在的六合夜市。六合夜市距離高雄火車站不遠,沿著中山路直行約十餘分鐘後右轉至六合路便可到達。 …第2天直線距離:3.9813公里西子灣
西子灣位於高雄市西側,壽山西南端山麓下,北瀕萬壽山,南臨旗津半島,為一黃澄碧藍的海水浴場,是一處以夕陽美景及天然礁石聞名的灣澳。距市中心車程約20分鐘,依山臨海,風景宜人,每當夜幕低垂,將大海點綴的瑰麗可人,漁船燈火閃爍其間;西子灣的夕陽是高雄八景之一,海天一色的美景,美不勝收,黃昏時分,常可見一對…直線距離:852.5公尺打狗英國領事館
建於1865年,至今已有150多年歷史,地理位置特殊,座落在海天一色的西子灣山上,可屬美景天成。坐靠打鼓山、前扼高雄港進出之大船、右看西子灣日落、左抱高雄市港全景。 本館為後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式建築風格,花欄石雕、圓拱設計,她見證了一個半世紀的歷史,經整修後,風華再現,英領風騷;館內亦蘊藏豐富的藝…直線距離:4.1354公里興中觀光夜市
民國5、60年代,當時的攤販大都聚集在高雄市四維路的天華戲院附近,由於地主要求收回空地,攤販群遷移至興中路、文橫路附近,民國80幾年因為鄰近的新光三越百貨、SOGO百貨相繼開幕,聚集了許多逛街的人潮,三多商圈逐漸成型,養成大家到這裡用餐、買飲料的習慣。 目前高雄市政府為讓三多商圈的完善性,積極推動…
花蓮溯溪旅遊網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溯溪旅遊網」( https://goo.gl/maps/DuyzXybtt8v3RXFe7 )。閱讀更多
30 10 月
第1天崇德遊憩區眺望清水斷崖
位於清水山東側,自蘇花公路和平至崇德之間,綿延21公里 。其中清水山東南大斷崖尤其險峻,絕壁臨海面長達5公里,非常壯觀。高雄租遊覽車當行車在山壁斷崖與無垠汪海之間,好像騰雲凌空,上有巨壁千仞,下是汪洋萬頃,真是驚險無比,也感受前人拓荒築路的艱辛,眼前所見正是一篇山海與人的壯麗詩篇。在這裡還可以欣賞太平洋海天一色,山海對峙,以及海岸呈現多層次的藍色驚艷。 地質地形 臨海懸崖所連成的大塊石崖,海拔高度從海平面至2408公尺的清水山,沿線山嶺高聳,地勢陡峻,幾成90度角拔起於太平洋,高度均在800公尺以上,氣勢雄偉,構成斷崖的岩石主要是綠色片岩、片麻岩和大理石所組成,其岩性質地較不易風化崩落,造就雄偉險峻的清水斷崖,形成幾近垂直且巨大高差的特殊地形景觀,千萬年來巍然矗立於臺灣東岸。布洛灣臺地
布洛灣河階景觀步道主要為環流丘景觀步道及桂竹林步道。環流丘步道是以棧道搭設在小型突出的石丘上,順著地形在蜿蜒的山石間穿梭,頗有柳暗花明的幽靜趣味。桂竹林步道位於上台地木屋區外圍,順著石砌路徑,可欣賞兩旁多樣的亞熱帶植物及桂竹林,12月至2月間還有梅、櫻、桃樹點綴其中。燕子口步道
沿著中橫公路到達燕子口,立霧溪峽谷在此變得更狹窄了,從這裡向西延伸到慈母橋,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 歷史人文 而靳珩公園是為了紀念中橫公路開闢期間,不幸犧牲的靳珩段長所建,公園中有靳珩段長塑像、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及小型商店,而商店外的觀景平台,則是欣賞印地安酋長岩最佳的位置。燕子口步道可說是一條兼具地形、生態與人文特色的步道。 地質地形 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壺穴、湧泉、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而靳珩公園是為了紀念中橫公路開闢期間,不幸犧牲的靳珩路段長所建,公園中有靳珩段長塑像、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及小型商店,而商店外的觀景平台,則是欣賞印地安酋長岩最佳的位置。天祥
有展示館、步道、住宿等設施,是峽谷地區重要的遊憩據點。每逢春寒時節,梅、櫻綻滿枝,深秋之際,蒼翠的山林逐漸有黃紅粧點其間,憑添一份浪漫風情。長春祠
供奉著當時在中橫公路興建工程時殉職的位榮民靈位,以唐式風格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清新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遠看就如同一幅秀麗的國畫一般。名產巡禮七星潭風景區
花蓮東側的一片海濱,澄藍的海水潮汐覆岸,把一粒粒晶瑩玉潤的卵石堆成長灘,形成一片優美的景象。
花蓮獨木舟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清水斷崖獨木舟 – 花蓮獨木舟體驗營」( https://goo.gl/maps/86JpYeptAj8ua2Ew7 )。閱讀更多
09 10 月
第1天東石鰲鼓濕地森林園區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含括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北港溪以南至六腳大排以北之間,面積約為1,470公頃,包括東石農場1,022公頃、鰲鼓農場311公頃及溪下子農場137公頃。
發展國際級濕地公園,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早期為台灣糖業公司填海造陸從事農、漁、牧事業及種植甘蔗的大本營,秀姑巒溪泛舟但由於地層嚴重下陷、海水入侵地下水層,農場逐漸沒落荒廢。地勢低窪加上周邊海堤圍繞,大雨過後,魚塭及舊有農地形成天然的蓄水池,久而久之,這些水塘濕地之棲地,越來越多候鳥與留鳥棲身及停留於此,成為現今之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大面積的造林地十年或是二十年後將茁壯成林,鰲鼓濕地將會成為具有多樣林相及豐富濕地生態資源之國際級生態環境。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以「濕地保育」與「環境教育」做為園區主要發展定位,使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成為生態旅遊及教學研究的基地。布袋鹽田
台灣西南海岸因擁有強烈的日照以及平直的沙岸等先天條件,自古以來即是著名的鹽場,早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就有地棍郭行矇騙官府,徵收漁塭,開闢鹽田,清道光三年(1823年)豪富鹽商吳尚新在現今的新厝地區開闢鹽埕百甲,更開啟了布袋曬鹽光輝的一頁,後來規模更擴大到義竹、東石、布袋三個鄉鎮,鹽場面積達2000餘甲,布袋曬鹽的歷史追溯至今已將近二百年。
60年代為布袋鹽場最全盛的時期,白色的鹽田整齊的排列在台17號公路兩側,一座座雪白的鹽山,為當時最特殊的景觀,據說當時約有2400多位鹽工,可說是布袋地區最多人從事的工作。但由於時代變遷,在缺少鹽工及晒鹽成本等原因之下,民國90年由機器取代製鹽工作,曬鹽業於正式走入歷史,雖然早期曬鹽、挑鹽的景像已不復見,但當地豐富的人文歷史及漁村景觀仍值得我們前去細細品味。北門井仔腳
「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而且清一色為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後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業,使原來遍布於此處的鹽田,漸漸荒廢棄置,管理處為延續其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而現已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更恢復了居民共有的生活回憶,遊客在此可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是一處適合親子同遊的深度景點。
行易花蓮租車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租車-行易租車」( https://goo.gl/maps/7ifeUVpuyJ62 )。閱讀更多
20 4 月
第1天
大甲溪/大安溪河口潮間帶
木麻黃/紅樹林生態區
河口濕地賞鳥賞魚尋蟹訪貝
大安濱海樂園
日南車站
已有95年的歷史(於1922年10月11日啟用),為國內少數幾個古蹟車站的代表之一。最大的特色,是那設在側邊高處,狀似牛眼的「牛眼窗」,從月台觀看,便可以見到醒目的牛眼窗就穩穩的鑲在高處,而車站四周草木茂密,綠意盎然,儘管夏日再熱,在本站也享受綠蔭帶來的清涼。最早也最有紀念價值的一張車票,是於民國51年,由「日南站→基隆」的普通票,在當時,車票被面依然印有著『保密防諜人人有責』,而這些具有紀念價值的車票,則成了紀念這一站美麗而深具歷史意義的最佳收藏。
紅橋/古宅/地下湧泉
匠師的故鄉
休閒農業區是享譽國際的「大甲蓆帽」發源地,也是已故國寶級藝師薪傳獎得主柯莊屘阿嬤久居的故里,更為藺草生產及編織的重鎮之一,無疑是藺草工匠藝師的故鄉,故取命名為「匠師的故鄉」。是一處結合農村風光與自然體驗的休閒園區,可讓人遠離都市塵囂、回歸農村純樸生活的好地方。可體驗一系列在地特色活動,例如:摸蜆、划船、藺草編織、控窯、石頭彩繪等等。
龜殼生態公園
園區內設有生態河道及樹林區,可供遊客駐足觀賞生態,如彈塗魚、土龍、寄居蟹、和尚蟹、候鳥等。園內建置完成2個生態池和1個生態溝,並將龜殼生態公園型塑為濱海地區另一處亮點生態公園,生態溝周圍全面採用生態工法疊石護岸,提供生物與植物天然多孔隙的避護棲息環境。
第2天
鐵砧山風景特定區
鐵砧山因為其外觀酷似鐵砧,所以取名鐵砧山。山上有一口老古井「劍井」,傳說是鄭成功插劍禱泉的地方。相傳早年,鄭成功率領眾兵經過此山的時候,因為天氣炎熱,無水可飲用,士人、馬兒病死傷亡的很多,鄭成功此時拔起他的劍刺向地面,跪地祈求能湧出泉水。忽然,地面裂開,寶劍真的沈了下去,湧上了神泉,解除了當時的困境。此後,人們為感念這奇蹟,就稱這口神奇的水井為國姓井或劍井。大甲地方的父老們為了紀念鄭成功在鐵砧山上的插劍飲水的聖蹟,於是於光緒19年,鑄刻「國姓井」,1953年重修這口古井,並在井的四周加磚牆加以保護。並有曾任監察院長的于右任先生,親書「劍井」兩字,立石為誌,成為今日的觀光景點。
劍井相傳為鄭成功轉戰行軍至本地被番兵圍堵,水源不足,情況危急,鄭氏向上天祈禱,花蓮賞鯨隨即拔劍插地,泉水立即湧出,從此大旱不枯。中正公園可供遊客拍照休憩,其內部有主題石雕、風車、簡單的體能活動設施,小型遊園步道。
永信醫藥文物館
農作體驗
媽祖文物館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因香火鼎盛,於雍正10年(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區大甲里興建小祠,直到乾隆35(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乾隆52年(西元1778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場面浩大,追隨的信眾無數,各地廟宇均有迎媽祖的慶祝活動。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相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主要是為了要增添神像的靈氣。每次進香的人數之龐大,規模之壯觀,仍是受到海內的學術界和大眾傳播界的重視與研究。
大甲鎮瀾宮建築有前殿、後殿、南北殿、南北室、鐘鼓樓等,都佈滿了人物、花鳥、走獸等石刻木雕,精雕細琢,色彩絢麗。內正殿供奉媽祖,南殿供有貞節媽祖;貞節媽祖即為貞節坊之節婦-林氏。廟前龍柱為精細渾厚的石刻鏤雕,屋頂佈滿五顏六色的人物、花鳥、走獸剪黏,檐下大片雕飾按金,正殿神龕周遭更是富麗,層層疊飾,金碧輝煌,散發出華麗不俗的莊嚴氣象,只可惜因翻修多次,古蹟、古物多已不復存在,只有幾塊乾隆及光緒兩皇帝所題的匾額較具歷史價值,例如乾隆時期的「護國庇民」、「佑濟昭靈」古匾,光緒帝賜的「與天同功」古匾,以及「誠求立應」、「慈光普照」、「功恭功一」等,都是自清朝保留至今的古物。
溫寮漁港灑網捕魚
觀海橋夕照、溫寮溪景觀閱讀更多
04 9 月
瑞穗溫泉一日遊
第1天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鶴岡遊客中心
花東兩縣位於臺灣東部,由於自然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環境未受污染,具有獨特的自然及人文景觀,觀光遊憩資源極為豐富。台東租遊覽車為維護此彌足珍貴之觀光資源與自然生態體系,同時為拓展國民旅遊空間,加速東部地區觀光事業發展,民國85年(西元1996年)5月30日行政院核定花東縱谷地區劃設為國家級風景特定區,並於同年9月…
舞鶴觀光茶園
從花蓮沿臺9線往南走,車程約一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舞鶴臺地。舞鶴臺地位在花蓮縣瑞穗鄉,以茶園遍布的茶鄉景致而聞名,到此地來,喝天鶴茶、吃茶羊羹、茶糖、茶葉臘肉是一定不可錯過的事。吃飽喝足,拐個彎兒可去看舞鶴石柱,參觀北回歸線標塔!
瑞穗溫泉
又稱外溫泉,與紅葉溫泉、安通溫泉,是縱谷區內的三大溫泉。早在西元1919年即開發,建有公共浴場;當時即已營業的日式旅社,目前仍在經營,且已規劃出露天浴池,供遊客在山林中享受泡溫泉的野趣!此泉特殊之處在泉水富含鐵質,泉溫48℃,遇空氣即氧化成淡黃濁,略帶鹹味及鐵鏽味,是全臺唯一的碳酸鹽泉,許多初次來訪…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