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9 月
第1天九寮溪自然生態教育園區
九寮溪又名破礑溪,是蘭陽溪支流,早年為泰雅原住民生活領域,因溪流水勢強勁,泰雅稱為「戈霸溪(GaBa)」,花蓮泛舟意即「溪水打在石頭上發出的聲音」。隨著漢人進入,一路向東出海的強勁溪水有「破向東邊」氣勢,閩南語「破東」「破東」喊久了,就變成國語的「破礑」。日治時代與國民政府沿溪砍伐樟木煉樟製腦,高峰時期多達九座工寮,即九寮溪名稱由來。溪流生態豐富,螢火蟲、蝴蝶、台灣獼猴處處可見,還有赤尾青竹絲、褐樹蛙、翠鳥、台灣大蝗、山豬等,更有保育級的蜻蜓、蝴蝶、白鼻心、苦花魚、溪哥等。泰雅生活館
宜蘭縣大同鄉由於地理位置優越,擁有多處著名的風景,而泰雅生活館就位於大同鄉崙埤社區,是目前全台唯一使用原住民母語所展示的文物館。常態展以泰雅族編織技藝為主,並於週末假日安排鄉內手工藝老師DIY現場教學,藉此做為活絡部落產業的窗口,並發揮文化傳承與產業創新的功能;特展則以多元化主題系列呈現,豐富生活館『藝術與人文』呈現,不僅活絡本館運作更讓美育融入部落與生活。蔥仔寮體驗農場
三星蔥因三星鄉雨水充沛,蘭陽溪上游無污染的水流,孕育著優良的農特產品,所栽培之『青蔥』,品質更是全台之冠,名列『三星四寶』之一,不僅蔥白長、質地細緻、蔥味香濃,此行跟著蔥農到蔥田認識三星蔥的生長環境及栽種特色並體驗拔蔥,再透過揉麵、桿麵等體驗親手為自己做蔥油餅,享受從產地到餐桌的真實美味。
行易花蓮租車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租車-行易租車」( https://goo.gl/maps/7ifeUVpuyJ62 )。閱讀更多
04 10 月
第1天烏來福山卡拉模基(klmut)~眺望福山部落
臨著南勢溪畔的小小聚落,映入眼簾的是卡拉模基文化營建造啟用的泰雅傳統建築-瞭望台,早期的瞭望台在泰雅族部落是做為防守領域的碉堡,現今瞭望台主要作為習俗傳承、教育及觀光的功能。
向前行過福山一號橋,橋頭是卡拉模基步道入口,舊部落位於南勢溪右岸的台階地上,秀姑巒溪泛舟現多為族人的耕地,或種果樹或種苗木,一片櫻樹的苗木地在開花時節獨顯耀眼。
卡拉模基通往舊部落獵場的產業道路途中眺望點,視野遼闊,看見對岸林望眼山山麓下教會、國小、聚落,溪流,依山傍水,一處令人自然放慢腳步的地方。獵人體驗~跟著獵人走入山林
在大自然的環境裡,獵人們有許多運用自然環境的技巧,蘊含著祖先生命智慧,跟著獵人走入山林,學習獵人等待的哲學。大羅蘭溪
大羅蘭溪河面寬廣,水質清澈,是一條充滿生命力的河川,溪裡不時翻出肚白閃光的正是族人所稱真正之魚-苦花,也是祖先定居於此的原因之一。水圳步道
大羅蘭溪左岸有條清澈水流,最早是日治時期開鑿的水圳,為的是教導泰雅族人種植水稻,如今部落裡不見水田,水圳依然暢流,滋潤圳邊土地,豐饒的養分成了蜻蜓、蝴蝶、青蛙及溪谷環境植物的樂活天堂,綠意遮蔭的步道十分平坦,行走一趟,習族人的智慧,享天然的SPA。福山教會
卸下「莫那.魯道」身分的林慶台牧師四年前來到福山基督長老教會,在此之前教會有年餘沒有牧師,循水圳經過教會,原十字架下樸實的石頭屋總喚著我們佇足,103年牧師想重修教會建築,提供族人一個更舒適的心靈殿堂,「方舟計畫」孕育而生。
獨立於山谷之間猶如方舟的福山教會,方舟不只是一個教堂,更是一個共享的空間,凝聚著部落居民彼此情感。福山國小
迷你的幸福小學,座落在青山懷抱中;百年的小學校,與泰雅文化息息相關,yavi.puna「亞維‧布納」在校園裡守護著祂的子民;校門口有個小小的生態園區,有池有瀑,遍植水、陸生植物,蛙鳴不斷,園中藏著幾座雕塑,泰雅的傳統文化就刻印在巨石上。李茂岸 (limogang)
李茂岸 (limogang),眾人聚集之地;三溪匯流的沖積地,是山中難得的平坦地,日治時期水田畦畦,曾是烏來地區勢力最大的部落,也是昔時宜蘭、桃園、烏來泰雅部落的社交聚集地。今日,幾排簡單的屋子,或開或休的雜貨店,分屬天主堂、長老教會的教堂,寧靜悠閒地讓人不禁佇足,彷彿時間就此凝結,放慢腳步,在這裡,享受簡單慢活的幸福。
行易花蓮租車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租車-行易租車」( https://goo.gl/maps/7ifeUVpuyJ62 )。閱讀更多
29 4 月
溪口.鰲鼓濕地生態之旅
第1天
溪口鄉文化生活館
溪口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鄉內文風鼎盛。文化生活館位於溪口老街外圍,這棟建築有如一本展開的書,花蓮賞鯨推薦文化生活館也是全國第一座圖書館、展演空間共構的綠建築,並獲得內政部核定的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空間機能分為兩部分,左邊為圖書館,右邊一樓為展演區、二樓為自修教室及辦公區。建物本身有雙重外牆系統,圖書館西向綠建築中日常節能指標是九大指標之核心指標,透過雙層外牆系統做為牆體隔熱之用,地中熱交換系統達到夏季降溫或冬季保暖的目的。文化生活館開館後加入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行列,透過藝文活動舉辦,豐富在地生活。溪口鄉以發展童玩及民俗體育聞名,保存地方特色、展示在地風華是文化生活館的目標,來一趟溪口鄉彷彿走進了一扇美麗的櫥窗,知性與文化休閒之旅。
愛溪口秘密通道
鄉公所為營造溪口成為「幸福藝術之鄉」,透過田調發現溪口國小小朋友每日徒步上下學途中,會行經一迷宮似的巷弄(中正路134巷), 途中雖無任何標示,卻是小朋友人人皆曉且代代相傳的秘密通道。101年遂請藝術家潘朵拉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為發想,成長、童玩為創作主軸,並結合社區居民、溪口國小學童等共同打造「愛溪口的秘密通道」,藝術家黃文淵更以漂流木等素材,用溪口產業特色打造主角人物有「愛溪口」、 「麵線妹」、「竹簍哥」、「陀螺弟」等,讓秘密通道更多元更有探索性,歡迎您來漫遊探索喔!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位於嘉義縣東石鄉西北側,早期為臺糖公司填海造陸從事農、漁、牧事業,當年的鰲鼓,盡是一望無際的甘蔗田。然而,由於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大自然收回了屬於它的區域,這美麗的意外造就了豐富的生態,越來越多候鳥與留鳥棲身及停留於此,成為現今之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在鰲鼓地區,我們可以同時看到濕地、草澤、森林等不同的地貌。多變的地貌,吸引了各種的野生動物到訪,北方的候鳥,乘東北季風而來,豐富的鳥類資源尤其讓人驚豔。鰲鼓地區不僅是種類繁多的動植物,長年以來,人們也在這塊土地寫下了深厚的文化,近年來,鰲鼓的住民開始發展生態旅遊、在地導覽解說、漁村文化體驗等,深度感受特殊的漁村文化。
觀海樓
海堤防汛道路
海風漸起的季節,北方訪客乘季風南來尋覓度冬糧倉,馬蹄型海堤屏障的鰲鼓濕地,用豐富而穩定的魚類資源留下了冬候鳥,同時也留下了逐鳥而徙的訪人,海堤上濕地裡沒有冬的蕭瑟卻有年的熱鬧,鷸鴴類、雁鴨類再加上國際嬌客黑面琵鷺,在西海岸的紅日餘暉下漫步覓食,看不懂門道看看熱鬧也是一番美的饗宴。
東石潟湖賞夕陽
第2天
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
早期漁具及漁民生活解說
港口社區、港口宮
鰲鼓濕地旁有二個村落,鰲鼓村與港口村,潟湖、魚塭、農田是居民重要經濟來源,捕魚養蚵與農作除了人為努力還仰賴天候狀況,媽祖與王爺成為海口人平安的依靠,人口不多的村落,廟宇殿堂不算少,熱鬧祭典之後,無不祈望出海不揚波、作物阜年豐,靈驗的證明自是口耳相傳的鄉野奇事。笨港口港口宮,護佑沿海居民330 年,農曆三月媽祖聖誕,進香朝賀隊伍綿延,各式陣頭廟埕比拚,是港口村最熱鬧的時節,也是居民不得錯過的祭儀。祭典之外,三百年古廟宇,留存文物是臺灣開發歷史的佐證,傳統工法重建的殿宇,見證鄉民對神祇的崇敬。
方舟休閒魚塭
漁村體驗活動驗(烤蚵.釣魚.伐船撈海菜)閱讀更多
26 6 月
第1天
參觀桃園市原住民文化會館、三民天主堂、基國派教堂
爺亨梯田│泰雅族
爺亨部落爺亨部落以「爺亨梯田」聞名。早年日本人為推廣種稻,台東包車動員族人在河階台地建造了超過1200階的梯田;近年多改種水蜜桃。
嘎拉賀部落│泰雅族
部落因嘎拉賀野溪溫泉而遊客不絕,三光溪谷水氣充沛,植物繁茂,深山則有嘎拉賀神木群,旅人可充分享受芬多精與負離子。
遊太平山、翠峰湖、鳩之澤泡溫泉
第2天
庫志部落│泰雅族
庫志部落位於庫志溪中游,溪旁生態池擁有豐富的水生植物。族人發展有機農業,飲食以小米、芋頭、地瓜、豆類和粟類為主,來到此地一定要嚐嚐「泰雅族男人的飯包-香蕉糯米飯」。
嘎色鬧部落傳統生活體驗
品嚐泰雅風味餐,參觀樂信瓦旦紀念公園
羅浮橋
跨越大漢溪上游,橋身設計優美,四周景致秀麗,與旁邊的觀光吊橋復興橋相映成趣,在青山綠水環抱之中,這座紅色鋼拱橋顯得更為醒目耀眼。閱讀更多
16 9 月
臺南西拉雅採果樂一日遊
第1天
玄空法寺
以「五葉松、奇石、樹化玉、夜景」頗受大家的歡迎,寺院後面的森林步道,取名為「生命之路」,是全國所有寺院中最長、最美的一條步道;清水斷崖獨木舟尤其是在五葉松林中的「迎客松」,曲折盤繞之姿展現出蒼勁挺拔、姿態萬千,像是張開雙臂,歡迎遊客的到來。 在森林步道中還有約1-2億年色彩斑瀾、儀態萬千的「樹化玉」化石,不但具有觀賞價值,還有鎮宅、避邪改運等功用,由於樹化玉不僅稀有,更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緬甸政府已禁止開採,並向聯合國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
江家古厝
是公認全台最大且保存相當完善的傳統閩南式大型傳統農村聚落,佔地3.5公頃的古厝聚落,保留了200年曆史的土角厝、竹編厝,以及日治時代的紅磚屋、洗石子屋,仿佛是台灣300年來農家建築變遷的縮影,最大特色是10幾代聚居而未分家,保留了「宋江陣」的歷史文化。江家子孫繁衍卻始終維繫傳統農業社會家族結構。整個古厝充滿歷史文化意義,可謂活的聚落博物館。
龜丹溫泉體驗泡腳區
西拉雅採果樂閱讀更多
29 6 月
復興鄉比亞外部落拉拉山採水蜜桃
第1天
參觀桃園復興鄉比亞外部落,農耕體驗及原鄉小點DIY
比亞外部落
據聞,在大漢溪上游鳥嘴山地區,海拔約1200公尺的山腰上Piyaway此一地名即豆的一種名稱(俗稱黃帝豆),往昔此地有很多的Piyaway故以此命名。綠島旅遊另一個傳說則是相傳此地有一位婦女叫Yaway(亞外),她勤勞又好客。在她廣大的田園裡栽種許多各類作物,其中以Qlipa或Thkul(黃帝豆)栽種最多。在那時候,對外交通極為不便,後山許多部落族人要到城鎮(復興、大溪)購買鹽、鐵器等重要用品時,徒步往往需要二至三天時的時間往返,於是位居於Gong Gogan(大漢溪)中游的Piyaway(比亞外)部落成為最重要的中途站。
夜宿拉拉山
第2天
拉拉山森呼吸及水蜜桃採果樂
達觀山神木
據說台灣很少有紅檜神木,而拉拉山不只有還有22株超級紅檜神木。這22株紅檜巨木樹齡逾千,幹粗葉茂,造型奇特,令人大開眼界。還有園方特別依山勢起伏設計了的紅檜原木-檜香小徑,全長3800公尺,延著小徑,遊客可一睹千年神木的風采。繞巡神木區一週約需100分鐘,曲折環繞於巨大神木群間,讓您沉浸在最原始的山林自然派的享受。遊賞拉拉山神木區除了觀賞千年紅檜神木的驚人魅力外,最主要的是享受這裡無限量供應的氧氣及大自然生態,漫遊檜香步道,細細感受這綠色的世界,從千年的神木到細小的蕨類植物。
參觀大溪老茶廠
羅浮橋
跨越大漢溪上游,橋身設計優美,四周景致秀麗,與旁邊的觀光吊橋復興橋相映成趣,在青山綠水環抱之中,這座紅色鋼拱橋顯得更為醒目耀眼。閱讀更多
16 3 月
第1天
水里蛇窯文化園區
擁有八十年的歷史,第三代林國隆將祖父的事業,一個即將沒落的陶甕製造工業保留下來,墾丁包車而且成功轉型為深具有教育內涵的園區,有專人指導捏陶解說窯業及水里歷史、生產生活陶、陶藝家創作現代陶,成為南投陶最具代表性的窯業之一。
車埕(木業展示館、林班道、車埕火車站)
車埕(木業展示館、林班道、車埕火車站)
車埕村位於明潭壩下方,村內有最美麗車站雅稱的「車埕火車站」,是集集支線最終點站。一旁的木業文化館則展示了車埕木業的發展史,林班道商圈有許多木製的用品,還可以DIY製作木工品,美麗的儲木池則使人留連忘返。
桃米紙教堂
原為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後,日本建築師為神戶所建造的臨時教堂,提供災民心靈慰藉,臺灣 921地震後遷移來臺。除了富有歷史文化含意,紙教堂更像是陪伴居民重新站起的精神支柱,賦予當地嶄新的生命。其建築構想來自巴洛克時代的羅馬教堂,玻璃纖維外牆與58根紙管立柱構成的橢圓形迴廊,透過光照露出美麗樣貌,隨著四季、晨昏的轉移各有韻味,是日月潭周邊婚紗攝影的指標美景。
紙教堂也是埔里鎮桃米社區的文化中心,設有自然農法施作與體驗的生態農場、在地食材餐飲與紙鋪等文創商店,每一角落皆是愛與互助的具體表現。
中台禪寺
中台禪寺出自名建築師李祖原的設計規劃,佔地二萬六千多坪,耗時七年完工,融合中西方建築文化特色,巍峨聳立,非常壯觀,整個新建築乍看下彷彿金字塔形態。為中部地區一大信仰中心。閱讀更多
22 7 月
澎湖文化古蹟二日遊
第1天
順承門
媽宮城亦稱澎湖城,也稱光緒城,是清代最後建築的一座防禦性城池。光緒11年(西元1885年)2月法軍攻佔媽宮,同年6月,中、花蓮賞鯨法議和後法軍撤離澎湖,光緒13年(西元1887年),澎湖鎮總兵吳宏洛奉劉銘傳令,建造媽宮城,以提升澎湖的防禦能力,媽宮城建城面積約26公頃,共設有東、南、西、北、小南、小西等六座…
澎湖天后宮
位於馬公市中央里的天后宮主祀媽祖,建於明萬曆32年(西元1604年),是全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廟體建築出自唐山名匠之手,有深具藝術造詣的各類建築構建與裝飾,廟中並典藏有現存臺灣最早的古碑—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之碑,陳列於清風閣文物館中供民眾參觀,另有清乾隆皇帝御賜題「與天同功」的…
第2天
二崁傳統聚落
澎湖人文景觀豐富,古厝、聚落亦屬探訪焦點,除馬公市興仁里的蔡廷蘭進士第、白沙鄉瓦硐村的張百萬舊宅外,西嶼鄉二崁村亦留存有一幢百年古厝,此外,重新整修完成的傳統閩南合院建築群,保持傳統聚落風貌,並再利用為各式各樣博物館,且活化傳統產業,如二崁傳香、杏仁茶等,走在古色古香又純樸的二崁聚落古厝巷弄間,是您…
無障礙廁所:1間
無障礙車位:汽車1格
西嶼西臺
光緒年間,中法戰後議和,清廷改派劉銘傳為巡撫籌畫防務,為防臺灣海峽受賊寇侵擾,擇地建了十座砲臺。西嶼西臺正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也是澎湖現存最完整和最大規模的古砲臺,佔地8公傾,四周高築牆垣,牆內疊石成堡,置四門大砲,牆垣堅厚,堡下建有山字形甬道,甬道寬闊,可容駐軍數千人,氣勢雄偉壯觀。西嶼西臺這座…
無障礙廁所:1間
無障礙車位:汽車1格、機車4格
輪椅借用:1台閱讀更多
01 7 月
南投水里採梅、車埕小鎮漫遊
第1天
拜訪水里的上安社區,安排採製梅體驗活動
上安香菇農場
農場位於濁水溪上游的陳友蘭溪畔,利用豐沛山泉水的灌溉,玉山山脈區日夜溫差大的特殊氣候,造就了香菇質地細嫩、花蓮獨木舟香味與眾不同且耐保存。
夜宿南投
第2天
車埕小鎮
這裡是早期的木材集產盛地。日管處在車埕地區設置了許多公共設施,還有由振昌木業轉型成立的林班道商場,進駐許多創意店鋪,包括DIY、創意美食、個性商品等等,還有早期的儲木池、林業展示館、車埕老街、鐵道… 等,讓車埕小鎮頓時好玩了起來,放慢您的腳步您將深度感受車埕之美。
猴探井微笑天梯
此地整個山谷像一口井,山谷前有一小峰,像極了一隻猴子蹲著俯探著深井,因此將此地命名為「猴探井」。「天空之橋」(微笑天梯)全長204公尺,以265個階梯連結而成,來回走完就要花上15分鐘!「天空之橋」懸空掛在南投與彰化兩線之間,橋面距離山谷最深達70公尺,彰化平原的美景盡收眼底。
南投微熱山丘
微熱山丘的土鳳梨酥,是一位作糕點將近50多年的老師傅所研發出來使用當地盛產的土鳳梨製作而成的鳳梨酥,有著家鄉濃濃的人情味,它們稱這是「陽光烘熟的美點」 , 吃個鳳梨酥,然後在這三合院下坐著乘涼,再帶一些回家當伴手禮是很幸福的一件事。閱讀更多
22 4 月
第1天
三地門部落
三地門部落│排灣族
三地門部落三地門地處平原與山地交界的丘陵地帶,以排灣三寶「陶壺、琉璃珠、青銅刀」發展出在地特色工藝,堪稱排灣族露天藝術館。花蓮泛舟電影「海角七號」的琉璃珠即出自此部落的「蜻蜓雅築」工坊。
工藝步道
由部落耆老與孩童繪製的1,212塊陶板鋪設而成,在453公尺長的巷弄裡,聚集了許多藝術工坊,旅人來此可動手DIY,燒製個人專屬的琉璃珠。
全國最高橋墩座-谷川大橋
霧台(岩板巷、夜間生態觀察、觀星宿)
第2天
原住民文化園區
16族文化饗宴-原住民文化園區
位於三地門、瑪家、霧台交界處,佔地82公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野外博物館。園內設有專區展示各民族傳統建築,完整呈現部落風貌。
禮納里部落
禮納里部落│排灣與魯凱族
禮納里部落2009年莫拉克颱風後的重建部落,來自瑪家鄉瑪家村、三地門鄉大社村、霧台鄉好茶村的三個部落決定在此重建家園,因此居民有排灣族及魯凱族人。社區族人十分好客,訪客只要「脫下鞋子」進入族人家中,就被視為一家人。社區內歐式斜頂建築群、錯落九座美麗教堂,並有群山圍繞,被稱為「台灣的普羅旺斯」。好茶部落以藍色蝶豆花沖泡的涼茶,更增添普羅旺斯般的浪漫。
長治百合部落(88重建部落)│排灣與魯凱族
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的永久屋部落,匯聚來自霧台鄉阿禮、吉露、佳暮、谷川、伊拉等村落的族人,部分三地門居民也遷居於此,因此部落取排灣與魯凱族共同的精神象徵「百合」為名,以六片花瓣象徵六部落為生命共同體。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