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9 月
恆春古城溫泉巡禮半日遊
第1天
古城東門
恆春古地名「瑯嶠」或「琅嶠」,直到清朝以後,因為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才改名為「恆春」,花蓮泛舟座落在鎮中央的恆春古城保存的相當完整,古意濃厚的四座城門,正好構成一個適宜的旅遊圈,遊客可以從西門為起點,徒步至天后宮、猴洞山、南門,繼而轉向東門,可登上遠眺恆春鎮全景。
福安宮
台灣最大的土地公廟,看看著名的「神明自動點鈔機」-金爐,更要嚐嚐獨特的「綠豆蒜」,還有「紅仁鴨蛋」的特產伴手禮。
四重溪溫泉
南台灣著名的溫泉區;四重溪的上游發源於內文山區,另一條上游支流牡丹溪則源自於東源山區;四重溪主流溪全長31.9公里,原是條清澈、婉約的溪流,四重溪溫泉與陽明山溫泉、北投溫泉、關仔嶺溫泉並稱為台灣四大溫泉。碳酸泉水清澈無臭,可飲可浴,洗淨您一身疲憊煩憂。閱讀更多
18 12 月
第1天億載金城
屬於西洋稜堡式的方形砲台,四角凸出,中央內凹。如今已列為一級古蹟的億載金城,外圍城高約2公尺,城垣四周有護城河,林木茂密,兆豐農場門票由紅磚砌成的圓拱城門則高5公尺,穿過圓拱門,城內所見是綠草如茵,平坦寬廣,並有沈葆禎的紀念銅像及仿製的古炮。德記洋行、安平樹屋
德記洋行於1845年創立於廈門,是19世紀英國對華貿易的大商行之一;主要從事貿易、保險、金融等業務。安平樹屋原為英商德記洋行倉庫,從砌牆古磚推取自熱蘭遮城紅磚,及門楣花崗石、窗框基石與木屋架構判定,推測最早應建於十九世紀末及日治初期,現在倉庫內外多株百年老榕樹盤根錯節,氣根在屋頂及牆壁攀附生長,形成了「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的天然藝術品。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紀念館
烏山頭水庫位於臺南市官田區,由空中俯視,會發現蜿蜒曲折的湖岸,就像是一株碧綠的珊瑚礁,因而命名為珊瑚潭。除供應嘉南地區農田之灌溉用水之外,更為大臺南地區公共給水原水及工業用水調配的據點,是一個兼具有林園靜態之美的風景區。
潭水是由源自曾文溪將近三十多條大小支流從四面八方匯集而成。早在荷據時期,在官田附近就有許多小水庫在這裡,1920年代在這裡建嘉南大圳,是當時臺灣最大的水利工程,潭面比日月潭大上三分之一左右。潭中星羅棋布著一百多個小島,湖水映著山色,十分美麗。珊瑚潭是日治時代全臺灣最大之水庫。水庫設計者-八田與一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被派往南洋戰死,臺灣光復後,八田與一的太太選擇在先生設計工程最艱辛之送水口自殺,目前水庫尚留有「八田」先生紀念銅像。
水庫的特殊結構,為這裡帶來一處名聞遐邇的臺南八景之一珊瑚飛泉。這是因為水庫設有蓄水壩,因此出水口常有大量的水流洩而下,形成人工飛瀑,在夕陽映照下,成千上萬的水珠與夕陽共舞,十分奪目新化老街立康中藥產業文化館
花蓮賞鯨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賞鯨售票處」( https://goo.gl/maps/Ja1MfK4zcH9aJtDg6 )。閱讀更多
06 11 月
第1天橋仔漁村(漁業展示館)
橋仔漁村乃依山面海的閩東村落,曾是馬祖重要的商業轉口港。位於壁山山陰一座向北傾斜的山谷內,谷地經雨水切割,山溝縱 橫,花蓮獨木舟小橋處處,福州話「仔」者「小」也,所以稱「橋仔」。橋仔村廟宇林立,一村八廟,又稱廟村,冠絕馬祖。漁村展示館內展示早先漁民的服飾、生活用品,及木作的漁船,彷彿穿梭古早馬祖漁業風光時期芹壁閩東古厝
芹壁村位於馬祖北竿島的北方,村名由來有好幾種說法。有一說是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另有一說,是芹壁澳口有一塊突起的岩石,狀似烏龜,居民稱為「芹仔」,從海面上望之,芹壁村就像位於芹仔的後壁,就叫芹壁村。 古宅群順著山勢成梯形羅列,櫛比鱗次,各戶間互不影響展望空間,房屋建材多以花崗岩等火成岩為主。由於石材質地粗糙且富青白、黃褐、磚紅等色澤,相間堆砌成的美麗石板屋,頗能與環境相融合;雕工考究的屋頂、用來排水的「鯽魚嘴」及用以鎮宅避邪的石獅等,皆為閩北建築古樸的代表傑作。 靠著捕蝦、曬蝦皮繁華的芹壁村,隨著時空的變遷而沒落,經過整修後,於2001年風華再現。芹壁村獨立雄踞在海岸邊,離北竿市區有段距離。走在芹壁村,你會驚豔於它的美,尤其在黃昏時,欣賞海景、聽濤聲,並欣賞一幢幢的石屋,非常浪漫。壁山觀景
位於馬祖北竿島的壁山,海拔高度298公尺,是馬祖地區最高的山,也是北竿重要的軍事據點,路途十分崎嶇陡峻,箝制馬祖海域,在最高處設有軍事指揮部。晴朗時從指揮部的眺望台看去,可遠眺莒光及南竿各島、俯瞰后沃、大沃山、塘歧村全景;正前方望去是北竿機場,還能見到獅嶼、大坵、小坵、蚌山、高登島、中島等島嶼。霧季時,濃霧瀰漫,彷彿置身海上仙境。大后山戰爭和平紀念館
館內展示軍裝槍枝、宣傳單,並訴說著馬祖的歷史人文故事。讓所有人一窺馬祖地區的歷史背景,戰地任務的原貌。讓戰地的特色與故事重新浮現眼前!
花蓮獨木舟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清水斷崖獨木舟 – 花蓮獨木舟體驗營」( https://goo.gl/maps/86JpYeptAj8ua2Ew7 )。閱讀更多
06 9 月
第1天淡水紅毛城
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紅毛城可說是淡水最耀眼的古蹟建築。1629年西班牙人侵略淡水,為鞏固其在北臺灣的殖民事業,遂在此建「聖多明哥城」為基地;1642年,台南包車荷蘭人驅逐了西人,在舊址重建該城,當時稱荷蘭人為「紅毛」,因此「紅毛城」之名也沿用至今。1867年為英國所租借,乃大肆整修,並在東側建「英國領事館」,做…直線距離:780.1公尺淡水
淡水,是一個充滿歷史的小鎮。位處臺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扼守北臺灣大門,西元1858年開港通商,是臺灣北部最早開發的港口,境內除淡水河口狹小平原外,泰半為大屯山陵所被覆。今日的淡水區,舊名「滬尾」,而「淡水」則是一個總稱,泛指淡水河流域一帶,甚至是整個北臺灣。關於「滬尾」這個名稱的緣由,有兩種說法:一…直線距離:1.4128公里八里左岸
八里區早期因為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和可耕種的河濱平地,很早就有原住民居住於此,其後成為移墾的據點,並為淡水河口最早發展之商港,後因港口淤積而沒落,但也因此保留濃厚的人文氣息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淡水河右岸各自呈現不同風貌,成為近來熱門的觀光景點。 從八里渡船頭到十三行博物館之間,目前規劃有完善的自行車…直線距離:2.6035公里十三行博物館
位於淡水河口南岸八里區內的十三行遺址,在民國46年勘查後定名,為國定遺址,保留有距今1800年至500年前的臺灣史前鐵器時代文化,據考古專家研究,其人種可能與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有關。陸續發現出土的重要文物有陶器、鐵器、煉鐵爐、墓葬品等,另外還有墓穴、聚落等遺跡。從十三行遺址出土的遺跡,可以證明當時…
花蓮溯溪旅遊網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溯溪旅遊網」( https://goo.gl/maps/DuyzXybtt8v3RXFe7 )。閱讀更多
29 4 月
溪口.鰲鼓濕地生態之旅
第1天
溪口鄉文化生活館
溪口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鄉內文風鼎盛。文化生活館位於溪口老街外圍,這棟建築有如一本展開的書,花蓮賞鯨推薦文化生活館也是全國第一座圖書館、展演空間共構的綠建築,並獲得內政部核定的黃金級綠建築標章。空間機能分為兩部分,左邊為圖書館,右邊一樓為展演區、二樓為自修教室及辦公區。建物本身有雙重外牆系統,圖書館西向綠建築中日常節能指標是九大指標之核心指標,透過雙層外牆系統做為牆體隔熱之用,地中熱交換系統達到夏季降溫或冬季保暖的目的。文化生活館開館後加入文建會地方文化館行列,透過藝文活動舉辦,豐富在地生活。溪口鄉以發展童玩及民俗體育聞名,保存地方特色、展示在地風華是文化生活館的目標,來一趟溪口鄉彷彿走進了一扇美麗的櫥窗,知性與文化休閒之旅。
愛溪口秘密通道
鄉公所為營造溪口成為「幸福藝術之鄉」,透過田調發現溪口國小小朋友每日徒步上下學途中,會行經一迷宮似的巷弄(中正路134巷), 途中雖無任何標示,卻是小朋友人人皆曉且代代相傳的秘密通道。101年遂請藝術家潘朵拉以「愛麗絲夢遊仙境」為發想,成長、童玩為創作主軸,並結合社區居民、溪口國小學童等共同打造「愛溪口的秘密通道」,藝術家黃文淵更以漂流木等素材,用溪口產業特色打造主角人物有「愛溪口」、 「麵線妹」、「竹簍哥」、「陀螺弟」等,讓秘密通道更多元更有探索性,歡迎您來漫遊探索喔!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位於嘉義縣東石鄉西北側,早期為臺糖公司填海造陸從事農、漁、牧事業,當年的鰲鼓,盡是一望無際的甘蔗田。然而,由於地層下陷、海水倒灌,大自然收回了屬於它的區域,這美麗的意外造就了豐富的生態,越來越多候鳥與留鳥棲身及停留於此,成為現今之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在鰲鼓地區,我們可以同時看到濕地、草澤、森林等不同的地貌。多變的地貌,吸引了各種的野生動物到訪,北方的候鳥,乘東北季風而來,豐富的鳥類資源尤其讓人驚豔。鰲鼓地區不僅是種類繁多的動植物,長年以來,人們也在這塊土地寫下了深厚的文化,近年來,鰲鼓的住民開始發展生態旅遊、在地導覽解說、漁村文化體驗等,深度感受特殊的漁村文化。
觀海樓
海堤防汛道路
海風漸起的季節,北方訪客乘季風南來尋覓度冬糧倉,馬蹄型海堤屏障的鰲鼓濕地,用豐富而穩定的魚類資源留下了冬候鳥,同時也留下了逐鳥而徙的訪人,海堤上濕地裡沒有冬的蕭瑟卻有年的熱鬧,鷸鴴類、雁鴨類再加上國際嬌客黑面琵鷺,在西海岸的紅日餘暉下漫步覓食,看不懂門道看看熱鬧也是一番美的饗宴。
東石潟湖賞夕陽
第2天
東石自然生態展示館
早期漁具及漁民生活解說
港口社區、港口宮
鰲鼓濕地旁有二個村落,鰲鼓村與港口村,潟湖、魚塭、農田是居民重要經濟來源,捕魚養蚵與農作除了人為努力還仰賴天候狀況,媽祖與王爺成為海口人平安的依靠,人口不多的村落,廟宇殿堂不算少,熱鬧祭典之後,無不祈望出海不揚波、作物阜年豐,靈驗的證明自是口耳相傳的鄉野奇事。笨港口港口宮,護佑沿海居民330 年,農曆三月媽祖聖誕,進香朝賀隊伍綿延,各式陣頭廟埕比拚,是港口村最熱鬧的時節,也是居民不得錯過的祭儀。祭典之外,三百年古廟宇,留存文物是臺灣開發歷史的佐證,傳統工法重建的殿宇,見證鄉民對神祇的崇敬。
方舟休閒魚塭
漁村體驗活動驗(烤蚵.釣魚.伐船撈海菜)閱讀更多
22 6 月
尋找被遺忘的技法—磺港漁火金山蹦火二日遊
第1天
燭台雙嶼
從海上觀賞金山八景之「燭台雙嶼」、神祕海岸、海釣體驗活動
濱海的美麗風景為金山特色,金山岬東側450公尺外,有兩座小島,稱為「燭臺雙嶼」,墾丁包車乃海底受蝕的珊瑚礁岩隆起後所形成。
走在魚路古道的起點/參觀製作魚露的港邊小屋/觀察不經意形成的人工濕地-扇白招潮蟹
拍攝或觀察體驗「焚寄抄網漁業」-磺火捕魚(金山蹦火仔)
拍攝或觀察體驗「焚寄抄網漁業」—磺火捕魚(金山蹦火仔)
金山「磺港漁火」為昔日金山八景之一,透過磺土加水產生化學作用,在夜裡發出熊熊火光,讓有趨光性的青鱗魚跳出海面再持網捕撈。如今,這種特殊的捕魚方式漸漸式微,為保留民俗文化,文化局擬列為新北市文化資產。青鱗魚瘋狂追逐火光、壯觀的萬魚群躍海面的畫面,是最有生命力的自然奇觀。這美麗耀眼的捕魚畫面,更曾榮獲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賽地方榮譽獎的殊榮。(此行程視實際天氣,潮流、漁獲等進行調整,引用當地諺語:《敢允人山頂豬、不敢允人海底魚》。因青鱗魚有時也難以預測,有過作業漁船很少蹦火或都沒有蹦火,有時漁船故障或其他因素,一二艘漁船或全部漁船不出海的狀況,敬請旅客包涵與見諒。)
跟隨「蹦火仔船」回磺港(須視漁獲量多寡而定)
岸上觀察出魚卸貨過程(須視漁獲量多寡而定)
返航,海上航程約3-4小時。
探訪金山老街
探訪金山老街
金山老街位於臺灣新北市金山區,「金山老街」是北海岸唯一一條清代商業老街。清朝時期,老街繁華的程度如同現今商業大城,是當時往來雜沓的商業活動區域,又稱金包里老街,老街兩旁建物多已改建,少部份外觀仍保留原來的樣子。金山區在早期是由平埔族開荒拓墾,金包里的名字也是依照番話口音基巴里翻譯漢字而來。周邊商圈包含福德街、中山路190巷、中山路路段。
第2天
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
基隆海洋科技博物館
總面積共有48公頃,原址為已關廠之台電火力發電廠,另包含鄰近八斗子漁港的漁業署部分用地,以開發再利用的前提下,進行在原有建築上再添加設施而進行規劃。以洋流為設計概念,由特殊工藝的玻璃帷幕與空間規劃,將流動與透視的概念、結合周邊環境景色打造園區建築,考慮博物館展示和研究功能分為海洋館區、典藏與研究與景觀設施。
望幽谷
望幽谷
「望幽谷」位於基隆市八斗子濱海公園下,是七斗山間臨海的一片青蒼翠綠V型之谷地,因長年綠草如茵、加上四周景致如詩如畫,宛若世外桃源,令人看了彷彿可以忘卻一切煩憂、心曠神怡,故稱為「望幽谷」,又名「忘憂谷」。設有多條的石版步道,讓遊客們可以沿著步道緩緩步行至海灘,觀賞其周圍宜人的明媚風光及海蝕地形景觀等,是一處唯美的幽靜之地。閱讀更多
22 7 月
第1天茶之鄉新南山商號桃山瀑布步道(或漫步台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茶莊、兆豐橋、觀魚台)夜宿台中第2天福壽山農場
福壽山農場位處高海拔,因地理位置上得天獨厚,群山環繞、視野遼闊,加上歷史風華的洗鍊,無論是在自然、人文、觀光、花蓮泛舟花卉、生態等,皆孕育出豐富且多樣化的景觀特色、美不勝收。更有「台灣小瑞士」美名,需要您親臨現場,才能體會到農場美景所帶來的感動!後花園採果賞楓(季節性)漫步「天池區」礁溪火車站(品嚐宜蘭特色小吃、採購伴手禮)
花蓮租車-中港汽機車出租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租車-中港汽機車出租」( https://goo.gl/maps/W27RTSU7bCaAWRe46 )。閱讀更多
31 7 月
第1天參觀桃園市原住民文化會館、三民天主堂、基國派教堂爺亨梯田│泰雅族
爺亨部落爺亨部落以「爺亨梯田」聞名。早年日本人為推廣種稻,花蓮民宿動員族人在河階台地建造了超過1200階的梯田;近年多改種水蜜桃。嘎拉賀部落│泰雅族
部落因嘎拉賀野溪溫泉而遊客不絕,三光溪谷水氣充沛,植物繁茂,深山則有嘎拉賀神木群,旅人可充分享受芬多精與負離子。遊太平山、翠峰湖、鳩之澤泡溫泉第2天庫志部落│泰雅族
庫志部落位於庫志溪中游,溪旁生態池擁有豐富的水生植物。族人發展有機農業,飲食以小米、芋頭、地瓜、豆類和粟類為主,來到此地一定要嚐嚐「泰雅族男人的飯包-香蕉糯米飯」。嘎色鬧部落傳統生活體驗品嚐泰雅風味餐,參觀樂信瓦旦紀念公園羅浮橋
跨越大漢溪上游,橋身設計優美,四周景致秀麗,與旁邊的觀光吊橋復興橋相映成趣,在青山綠水環抱之中,這座紅色鋼拱橋顯得更為醒目耀眼。
花蓮溯溪旅遊網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溯溪旅遊網」( https://goo.gl/maps/DuyzXybtt8v3RXFe7 )。閱讀更多
10 6 月
天神的足跡~【特富野古道‧鹿林山】迷霧.鐵森態之旅二
第1天
觸口天長地久
特富野古道
這裡林木茂密,古木參天,在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伐運阿里山地區蘊藏豐富的紅檜、扁柏,便沿此古道闢築鐵道(舊水山線鐵道),台北包車時至今日昔日運材風光雖已不復見,但仍遺留舊鐵軌、棧道與檜木舊橋供後人緬懷,迷漫在空氣中還有一絲人文歷史氣息,民國90年嘉義林區管理處將古道整建成階梯式步道搭配礫石和枕木鋪面,並保留部分舊鐵道鋪面枕木及棧橋,此為該步道最大特色。
頂石棹阿里山高茶園步道
第2天
鹿林山
鹿林山或麟趾山視野開闊,不穩定的天候,偶可見雲海翻騰,形成壯麗的雲瀑景觀。隨季節不同而有不同的景觀,春天有二葉松、馬醉木、杜鵑、毛地黃花開滿山坡;夏天有百合、虎杖艷麗向青山;秋天則常有雲海,青山藍天白雲,有著讓人想踩雲尋仙的慾望;冬天寒流讓楓、槭變裝成火紅,使得青山藍天白雲之外又有紅葉,猶如人間仙境。
鹿林山自然公園
鹿林山麟趾高草原
大鐵杉
夫妻樹
信義酒莊閱讀更多
09 10 月
第1天東石鰲鼓濕地森林園區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含括位於嘉義縣東石鄉北港溪以南至六腳大排以北之間,面積約為1,470公頃,包括東石農場1,022公頃、鰲鼓農場311公頃及溪下子農場137公頃。
發展國際級濕地公園,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早期為台灣糖業公司填海造陸從事農、漁、牧事業及種植甘蔗的大本營,秀姑巒溪泛舟但由於地層嚴重下陷、海水入侵地下水層,農場逐漸沒落荒廢。地勢低窪加上周邊海堤圍繞,大雨過後,魚塭及舊有農地形成天然的蓄水池,久而久之,這些水塘濕地之棲地,越來越多候鳥與留鳥棲身及停留於此,成為現今之鰲鼓濕地森林園區。大面積的造林地十年或是二十年後將茁壯成林,鰲鼓濕地將會成為具有多樣林相及豐富濕地生態資源之國際級生態環境。
鰲鼓濕地森林園區以「濕地保育」與「環境教育」做為園區主要發展定位,使鰲鼓濕地森林園區成為生態旅遊及教學研究的基地。布袋鹽田
台灣西南海岸因擁有強烈的日照以及平直的沙岸等先天條件,自古以來即是著名的鹽場,早在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就有地棍郭行矇騙官府,徵收漁塭,開闢鹽田,清道光三年(1823年)豪富鹽商吳尚新在現今的新厝地區開闢鹽埕百甲,更開啟了布袋曬鹽光輝的一頁,後來規模更擴大到義竹、東石、布袋三個鄉鎮,鹽場面積達2000餘甲,布袋曬鹽的歷史追溯至今已將近二百年。
60年代為布袋鹽場最全盛的時期,白色的鹽田整齊的排列在台17號公路兩側,一座座雪白的鹽山,為當時最特殊的景觀,據說當時約有2400多位鹽工,可說是布袋地區最多人從事的工作。但由於時代變遷,在缺少鹽工及晒鹽成本等原因之下,民國90年由機器取代製鹽工作,曬鹽業於正式走入歷史,雖然早期曬鹽、挑鹽的景像已不復見,但當地豐富的人文歷史及漁村景觀仍值得我們前去細細品味。北門井仔腳
「井仔腳瓦盤鹽田」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原為清領時期的瀨東鹽場,1818年遷此至今未再移位,而且清一色為瓦盤鹽田,呈現出馬賽克拼貼般的美麗藝術,後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338年的曬鹽業,使原來遍布於此處的鹽田,漸漸荒廢棄置,管理處為延續其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而現已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更恢復了居民共有的生活回憶,遊客在此可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是一處適合親子同遊的深度景點。
行易花蓮租車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租車-行易租車」( https://goo.gl/maps/7ifeUVpuyJ62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