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8 月
馬祖四日遊
第1天
八八坑道
八八坑道位於南竿鄉牛角嶺下,原是軍民躲避海盜的山洞,後經軍方擴建為戰備坑道,旅行社落成之日適逢先總統蔣中正88華誕而命名。後因坑道內長年潮濕,不利戰車保養,故轉為電信中心,後又移交予馬祖酒廠作為儲酒之用,因溫度濕度皆非常穩定,利於釀酒。 目前內部儲有陳年老酒、高粱、陳年高粱等各式酒類,並以「八八坑道」品…
馬祖酒廠
馬祖的香醇美酒遠近馳名,其中尤以大麴酒、高粱酒及陳年老酒最受青睞。馬祖酒廠成立於民國45年(西元1956年),位於南竿鄉復興村牛背嶺山脊,復興村三面環山,北伸海峽,馬祖各種名酒皆引山坡附近之天然甘泉釀酒,井泉水質甘美,品質精純,所釀醇酒味芬香馥烈,屬特級上品,而陳年老酒必須存放至陰冷的山洞坑道中二年…
枕戈待旦紀念公園
南竿福山照壁上的「枕戈待旦」,是馬祖戰地精神的代表。 枕戈待旦為一樓高五層的建築物,位於福山公園山頭上,氣勢雄偉,已成為馬祖最顯目的海上地標,遊客乘船進入福澳港口前遠遠地即可見到佇立山坡上「枕戈待旦」四個大字,為先總統蔣公於民國47年(西元1958年)蒞臨馬袓巡視防務時,為嘉勉地區軍民不忘復國之志…
馬祖民俗文物館
馬袓歷史文物館始建於民國63年(西元1974年),之後新建民俗文物館於民國91年(西元2002年)完成。透過漁、農、婚、喪、喜、慶、建築、語言等生活民俗文物,來呈現馬袓獨特的閩東文化特色。文物館採閩東建築樣式,為單棟建築物,造型卻高低錯落,塑造聚落群體意象。 入口斜坡在廣場的外圍,輪椅朋友可由斜坡…
無障礙廁所:1間
無障礙車位:1格
第2天
壁山
位於馬祖北竿島的壁山,海拔高度298公尺,是馬祖地區最高的山,也是北竿重要的軍事據點,路途十分崎嶇陡峻,箝制馬祖海域,在最高處設有軍事指揮部。晴朗時從指揮部的眺望台看去,可遠眺莒光及南竿各島、俯瞰后沃、大沃山、塘歧村全景;正前方望去是北竿機場,還能見到獅嶼、大坵、小坵、蚌山、高登島、中島等島嶼。霧季…
芹壁村
芹壁村位於馬祖北竿島的北方,村名由來有好幾種說法。有一說是處於芹山與壁山之間而得名;另有一說,是芹壁澳口有一塊突起的岩石,狀似烏龜,居民稱為「芹仔」,從海面上望之,芹壁村就像位於芹仔的後壁,就叫芹壁村。 古宅群順著山勢成梯形羅列,櫛比鱗次,各戶間互不影響展望空間,房屋建材多以花崗岩等火成岩為主。由…
第3天
東莒島燈塔
西元1872年建造的東莒島燈塔,位於福州區東莒島東北角上,塔身為圓形石造,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牆身構造分為塔頂與塔身兩部分,塔頂與塔身的比例約為2比3,塔身趨於直筒狀,入口為中國拱式門卷,牆身開設方形窗,塔頂與塔身間的修護平台,以挑簷石層層挑出,再用石灰漿抹出裝飾性的線腳。該塔為國定古蹟。
大埔石刻
原文『萬曆彊梧,大荒落地,臘後挾日,宣州沈君有容,獲生倭六十九名於東沙之山,不傷一卒,閩人董應舉題此。』計41字。民國54年(西元1965年)春,馬祖防衛司令部為保存古蹟,指示駐地部隊建亭於石刻之上,名為『懷古亭』,並在亭兩側立有兩塊釋碑文及一塊部隊建亭碣,遊人登亭攬勝,遙想當年活捉倭賊之情及國共失…
第4天
東引島燈塔
民國前10年(西元1902年)興建的東引島燈塔,位於福州區東引島東坡,又稱為「東湧島燈塔」,東引島燈塔是我國距臺灣最遠的燈塔。為十八世紀英國式建築,塔身為圓形磚造,扇形地基由花崗石板鋪成,粗壯圓柱式塔身由紅磚砌成,漆成白色。由於東引島鄰近海域佈滿險岩暗礁,民國47年(西元1958年)因軍事理由暫停使…閱讀更多
18 12 月
第1天億載金城
屬於西洋稜堡式的方形砲台,四角凸出,中央內凹。如今已列為一級古蹟的億載金城,外圍城高約2公尺,城垣四周有護城河,林木茂密,兆豐農場門票由紅磚砌成的圓拱城門則高5公尺,穿過圓拱門,城內所見是綠草如茵,平坦寬廣,並有沈葆禎的紀念銅像及仿製的古炮。德記洋行、安平樹屋
德記洋行於1845年創立於廈門,是19世紀英國對華貿易的大商行之一;主要從事貿易、保險、金融等業務。安平樹屋原為英商德記洋行倉庫,從砌牆古磚推取自熱蘭遮城紅磚,及門楣花崗石、窗框基石與木屋架構判定,推測最早應建於十九世紀末及日治初期,現在倉庫內外多株百年老榕樹盤根錯節,氣根在屋頂及牆壁攀附生長,形成了「樹以牆為幹、屋以葉為瓦」的天然藝術品。烏山頭水庫、八田與一紀念館
烏山頭水庫位於臺南市官田區,由空中俯視,會發現蜿蜒曲折的湖岸,就像是一株碧綠的珊瑚礁,因而命名為珊瑚潭。除供應嘉南地區農田之灌溉用水之外,更為大臺南地區公共給水原水及工業用水調配的據點,是一個兼具有林園靜態之美的風景區。
潭水是由源自曾文溪將近三十多條大小支流從四面八方匯集而成。早在荷據時期,在官田附近就有許多小水庫在這裡,1920年代在這裡建嘉南大圳,是當時臺灣最大的水利工程,潭面比日月潭大上三分之一左右。潭中星羅棋布著一百多個小島,湖水映著山色,十分美麗。珊瑚潭是日治時代全臺灣最大之水庫。水庫設計者-八田與一先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被派往南洋戰死,臺灣光復後,八田與一的太太選擇在先生設計工程最艱辛之送水口自殺,目前水庫尚留有「八田」先生紀念銅像。
水庫的特殊結構,為這裡帶來一處名聞遐邇的臺南八景之一珊瑚飛泉。這是因為水庫設有蓄水壩,因此出水口常有大量的水流洩而下,形成人工飛瀑,在夕陽映照下,成千上萬的水珠與夕陽共舞,十分奪目新化老街立康中藥產業文化館
花蓮賞鯨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賞鯨售票處」( https://goo.gl/maps/Ja1MfK4zcH9aJtDg6 )。閱讀更多
09 9 月
第1天臺北龍山寺
艋舺(今萬華)是臺北市開發最早的地方,而臺北第一名剎─龍山寺,就是當地居民信仰、活動、集會和指揮的中心。據說以前有一個人把佩帶的觀音菩薩香火,台南租遊覽車遺掛在一棵大榕樹上,到了夜晚竟然發出光芒。更奇怪的是有求必應,非常靈驗。所以信徒就在那個地方建立龍山寺,從西元1738年(清乾隆3年)開始,到1740年落成。…直線距離:4.2817公里臺北孔廟
走過大龍街,來孔廟。孔廟主祀中國最偉大的老師──大成至聖先師孔子,以及歷代的先賢、先儒。由於孔子崇尚樸實,所以孔廟的建築較簡單樸素,不像一般廟宇有華麗的裝飾,連門口也沒有放置石獅,孔廟以大成殿為主,站在大成殿外,可看到中間的屋頂上,有一對圓筒,叫做「藏經筒」。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秦始皇為了便於統治,所…直線距離:104公尺大龍峒保安宮
大龍峒位在淡水河和基隆河的匯流處,開發很早,並以保安宮為信仰中心。保安宮佔地廣闊,自西元1805年興建,因為工程浩大艱鉅,而且所用石材、木材都從大陸運來,連蓋廟的師父也從大陸請來,所以分期施工,歷經25年才完成。 來到保安宮,可以看到廟前除了龍柱外,還有一造形奇特的石獅,通常,廟的石獅都一雄一雌,…
行易花蓮租車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租車-行易租車」( https://goo.gl/maps/7ifeUVpuyJ62 )。閱讀更多
28 8 月
第1天北投溫泉博物館直線距離:736.4公尺北投文物館
文物館始建於1920年代,作工精緻,為臺灣現存規模最大的單幢日式純木造建築之一。日治時期為日本軍官俱樂部,一度為神風特攻隊所用,台北包車光復後並成為外交部之佳山招待所,現為私人所有,是展覽民藝骨董之處。 範圍內茶藝館建於1940年代,規模小巧,其傳統日式落水庭園極具建築藝術價值,與文物館建築共構完整的建築…直線距離:544.1公尺新北投溫泉區
北投溫泉區泛指地熱谷、龍鳳、鳳凰、湖山里、行義路等十餘處。而狹義的「北投溫泉區」主要是指環繞「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四周的中山路、光明路、新民路、泉源路一帶,此地溫泉旅館規模較大、數量最為集中,自然人文資源也最豐富。 清光緒20年(1894),德籍硫磺商人奧里(Ouely)利用北投溫泉興建溫泉俱樂部,…
花蓮溯溪旅遊網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溯溪旅遊網」( https://goo.gl/maps/DuyzXybtt8v3RXFe7 )。閱讀更多
15 6 月
探索蝴蝶生態及原民部落深度二日遊
第1天
3D紫斑蝶欣賞
3D紫斑蝶視聽館透過生動的圖片和文字介紹世界兩大越冬型蝴蝶:台北一日遊臺灣紫斑蝶和墨西哥的帝王斑蝶。視聽館內提供觀賞利用1年時間拍攝的紫斑蝶3D影片,讓您身歷其境紫斑蝶的生態,不再受限於季節,隨時都能欣賞紫斑蝶翩翩起舞的壯觀景象。片長8分鐘,除了可以看見紫斑蝶群飛出山谷樹林影像,並且描述紫斑蝶與茂林魯凱族人和平共存、生生不息的故事,而一系列活動都透過影片在眼前呈現,帶給遊客一趟驚艷、奇幻、感動的旅程。
紫蝶幽谷賞蝶
紫斑蝶類隸屬於昆蟲綱紫斑蝶屬,展翅寬度約4-8公分,屬於中大型蝶種,牠們春夏在全台各地繁殖,郊區、都會區都很容易觀察,冬天則會在臺灣南部過冬,其中高雄茂林是主要的紫蝶聚集越冬區域,因此每年11月到隔年3月茂林風景區會舉辦紫斑蝶賞蝶季。紫斑蝶舞動翅膀時,蝶翼上的鱗粉經由陽光折射,會因為角度的不同,而呈現出或淡紫、或豔紫、或亮藍的夢幻般紫色光彩;耀眼、奇幻、流竄成河的紫色大軍,造就了紫蝶幽谷的美名,亦是魯凱族世代相傳之寶藏。經過多年研究專家們發現,紫蝶北返的飛行蝶道路線自茂林開始,經過月世界、嘉義達娜伊谷、雲林林內鄉湖本村、彰化八卦山、臺中大肚山、苗栗火焰山,再到新竹竹南,銜接成一條蝴蝶的高速公路,成為全球的世界級生態景觀,也是臺灣最壯觀、國寶級的自然現象之一,更被國際旅遊美食聖經《米其林臺灣綠色指南》推薦為三星級(最高等級)必遊景點,是臺灣唯一獲選的生態旅遊點,這些群聚茂林紫蝶幽谷的成員主要為:小紫斑蝶、端紫斑蝶、圓翅紫斑蝶、斯氏紫斑蝶,當牠們群聚在一起越冬的時候,正是國內外喜愛紫斑蝶生態遊客不可錯過的奇觀。
祖靈的眼淚~保佑DIY
戶外美術館~藝術在我家(青葉部落與藝術相遇)
屏東縣三地門鄉的青葉部落(auba,「鰲芭」,為「青葉」的魯凱族語)坐落在海拔150公尺的台地上,是三地門鄉10個部落之中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其他皆為排灣族,是全臺唯一的魯凱神話藝術村。青葉部落曾獲頒建築園冶獎,因此被譽為臺灣最美的部落,當時在經濟部營建署城鄉新風貌計畫補助下,部落緊密結合社區、學校、工藝匠師三方面資源,共同打造具有部落特色的家園,整個青葉部落就像一座戶外美術館,青葉部落的街廓呈十字型,當地人稱為十字藝術街,每一間房子都有一個圖騰,可以從各戶圍牆上不同的圖騰,了解該戶居民從事的行業別,圖樣有天使、獵人、雲豹、黑熊、琉璃珠、百合花與百步蛇等,而蝴蝶紋是當地的精神指標,部落內有各式各樣的蝴蝶裝飾,蝴蝶在魯凱族神話中象徵「純潔」、「敏捷」,這些特殊圖騰讓青葉部落變成美麗的村落展現多元豐富的原住民風情及文化特色。
第2天
魯凱文化呈現地~霧台岩板巷
岩板巷位於霧台部落內,其地面以石板鋪設而成,充滿了魯凱文化的風情,是來到霧台部落不能錯過的景點。以石板為底、陶壺為指引標記,沿巷的雕刻,描述著許多故事:正在織布的婦女、臉上布滿風霜的部落長老、英氣勃發的狩獵英雄、欣喜報戰功的獵人…,看著這些雕刻,不僅可以了解魯凱族人的平日生活,也能欣賞魯凱族人的藝術造詣,岩板巷的道路護欄及指標以陶壺製成,而路徑也是依照百步蛇的行徑所設,經過的房屋,有的是傳統的岩板屋,有的則是新式的,行走其中,可以同時欣賞到傳統技法建造的岩板屋,以及用現代工法建造的石板屋,十分有趣。石板屋的門口低矮,進去時人們需要低下頭甚至彎腰才能進入,而內部沒有任何水泥柱,完全是以石板擺放支撐而成。石板屋的大小以家庭人數來決定,大家庭由於人數較多因此需要大的空間居住,反之小家庭則是建造較小的石板屋居住。此外有一個習俗,就是當家人往生之後,家族便會將他埋葬在石板屋裡的地面之下,再用泥土填蓋恢復地面平整。至今所有石板屋建築中,唯一原封不動,維持早先使用情形的石板屋只有在這裡才能見到,是長年未經變動的重要古蹟。
全球十大特色教堂~專心聽(天主教聖心堂)
耶穌聖心堂的建造,是早期魯凱族人從溪裡人工搬運一塊塊大石搭配水泥堆砌而成,是神山部落裡第一座合法用水泥的建築,也為全族的團結精神留下紀錄。教堂內部裝潢富有魯凱特色,聖母雕像穿著魯凱族服飾,還有當地族人雕刻的人形座椅,這些座椅,都背著裝有聖經的編織書包,並且一律向右看,朝著讀經台,顯示著對信仰的尊敬和重視,還有在魯凱文化中因男女有別,所以座位也被區分為男女分邊,不能隨意就坐;教堂上掛著的蜂窩,搭配著「在愛德中合一,在基督內共融」的話,它對於原住民而言是團結的象徵,村民就像蜂窩裡頭的蜂群,備受疼愛保護,而且彼此互相合作,因此這蜂窩的擺放有特殊的涵義與象徵。
生命溫度家~百年頭目屋
頭目屋外牆有著很多百步蛇與陶甕的圖案,門上的的”神山第一家”可不是隨意而取,相傳這家的祖先是獵人,當初從舊好茶部落下來打獵,來到神山這個地方獵狗就不再走動且一直叫,於是獵人就在這裡蓋起房子生活,然後回到舊好茶部落找了幾戶人家在此落地生根,所以他們是神山部落的第一家,牆上的石板也有刻劃出這個故事~頭目屋裏頭擺滿許多陶甕,這些陶甕每個的意義皆有所不同,家中擺放的陶甕也象徵他在部落族人中的地位,家屋裏頭也擺放許多富有魯凱特色的木雕及石像等魯凱族的雕刻品,家屋外頭擺放三個大型的石雕為紀念這戶人家為部落所做的事。
神山部落自由行
神山部落的行政組織體系隸屬於霧台村,部落無法定領界,神山人的耕地就以古老統領大頭目Dumalalrathe盧家的管轄領域為範圍。神山部落有月亮部落之別稱,神山「魯凱族」的部落是階級制度的社會,部落中有頭目(貴族)和平民的區分。頭目有高階頭目、中階頭目,平民也有分高階平民、中階平民四個階層。而神山部落內有許多特色景點及美食:神山愛玉、石柱意想、特色教堂、百年頭目屋等特色建築。閱讀更多
15 7 月
第1天冬山河騎乘單車參觀宜蘭傳統藝術中心
傳統藝術,是民間生活藝術之美,先民薪傳文化之源。為了讓優美多樣的傳統藝術永續傳承,中心位於五結鄉冬山河下游,清水斷崖獨木舟與親水公園僅一河之隔。園區佔地二十四公頃,依傳統戲曲、音樂、舞蹈、工藝及民俗雜技之需求籌建,二十一棟建築及景觀區兼具傳統與環保綠建築。藉由各項研究、保存、傳襲及展演計畫的推動,使傳統藝術觸角延伸到校園、呈現各地藝文風貌、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建立臺灣的文化精神代表。第2天行健有機合作社
三星鄉行健村位於宜蘭縣西南端,環境清幽,因行健溪及安農溪流經該村二側,使得行健村具備完整的空間區隔條件,再加上村民對環境及生態保護與有機栽培有極大的興趣,自97年時有了成立有機村的想法,經過各方努力後,於98年12月2日成立行健社區有機村,朝向生產優質健康安全有機農產品之目標邁進。同時,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針對該有機村之輔導成立「三星鄉行健有機村」推動小組,除積極辦理有機栽培訓練講習外,並針對其經營管理、創意行銷、導覽解說及有機生活等訓練講習,期望提升村民有機概念之能力,期間更規劃稻米、青蔥、野菜、茭白筍等作物之有機栽培示範,並以栽培綠籬作物營造有機生態環境,還有邀請專家學者進行環境、土壤及人文資源調查,協助三星鄉行健有機村規劃生態營造及旅遊路線,使能成為全方位發展之有機村。
在當地農友對有機的堅持下,推出了三星「行健米」品牌,對於地方亦不忘回饋,辦理企業認養,與企業共同捐出有機米供作當地「萬富國小」學童的午餐「嗣大種有機,照顧嗣下吃有機」,希望透過這樣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童從小就可以認識有機、認同這一片土地。目前行健村除了有「行健米」,有機栽培的青蔥、野菜,對身體好健康外,還有味道特別清甜的有機茭白筍呢!幸福轉運站百果樹紅磚屋咖啡館藝文沙龍花蓮租車-中港汽機車出租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租車-中港汽機車出租」( https://goo.gl/maps/W27RTSU7bCaAWRe46 )。閱讀更多
20 4 月
第1天
大甲溪/大安溪河口潮間帶
木麻黃/紅樹林生態區
河口濕地賞鳥賞魚尋蟹訪貝
大安濱海樂園
日南車站
已有95年的歷史(於1922年10月11日啟用),為國內少數幾個古蹟車站的代表之一。最大的特色,是那設在側邊高處,狀似牛眼的「牛眼窗」,從月台觀看,便可以見到醒目的牛眼窗就穩穩的鑲在高處,而車站四周草木茂密,綠意盎然,儘管夏日再熱,在本站也享受綠蔭帶來的清涼。最早也最有紀念價值的一張車票,是於民國51年,由「日南站→基隆」的普通票,在當時,車票被面依然印有著『保密防諜人人有責』,而這些具有紀念價值的車票,則成了紀念這一站美麗而深具歷史意義的最佳收藏。
紅橋/古宅/地下湧泉
匠師的故鄉
休閒農業區是享譽國際的「大甲蓆帽」發源地,也是已故國寶級藝師薪傳獎得主柯莊屘阿嬤久居的故里,更為藺草生產及編織的重鎮之一,無疑是藺草工匠藝師的故鄉,故取命名為「匠師的故鄉」。是一處結合農村風光與自然體驗的休閒園區,可讓人遠離都市塵囂、回歸農村純樸生活的好地方。可體驗一系列在地特色活動,例如:摸蜆、划船、藺草編織、控窯、石頭彩繪等等。
龜殼生態公園
園區內設有生態河道及樹林區,可供遊客駐足觀賞生態,如彈塗魚、土龍、寄居蟹、和尚蟹、候鳥等。園內建置完成2個生態池和1個生態溝,並將龜殼生態公園型塑為濱海地區另一處亮點生態公園,生態溝周圍全面採用生態工法疊石護岸,提供生物與植物天然多孔隙的避護棲息環境。
第2天
鐵砧山風景特定區
鐵砧山因為其外觀酷似鐵砧,所以取名鐵砧山。山上有一口老古井「劍井」,傳說是鄭成功插劍禱泉的地方。相傳早年,鄭成功率領眾兵經過此山的時候,因為天氣炎熱,無水可飲用,士人、馬兒病死傷亡的很多,鄭成功此時拔起他的劍刺向地面,跪地祈求能湧出泉水。忽然,地面裂開,寶劍真的沈了下去,湧上了神泉,解除了當時的困境。此後,人們為感念這奇蹟,就稱這口神奇的水井為國姓井或劍井。大甲地方的父老們為了紀念鄭成功在鐵砧山上的插劍飲水的聖蹟,於是於光緒19年,鑄刻「國姓井」,1953年重修這口古井,並在井的四周加磚牆加以保護。並有曾任監察院長的于右任先生,親書「劍井」兩字,立石為誌,成為今日的觀光景點。
劍井相傳為鄭成功轉戰行軍至本地被番兵圍堵,水源不足,情況危急,鄭氏向上天祈禱,花蓮賞鯨隨即拔劍插地,泉水立即湧出,從此大旱不枯。中正公園可供遊客拍照休憩,其內部有主題石雕、風車、簡單的體能活動設施,小型遊園步道。
永信醫藥文物館
農作體驗
媽祖文物館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因香火鼎盛,於雍正10年(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區大甲里興建小祠,直到乾隆35(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乾隆52年(西元1778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場面浩大,追隨的信眾無數,各地廟宇均有迎媽祖的慶祝活動。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相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主要是為了要增添神像的靈氣。每次進香的人數之龐大,規模之壯觀,仍是受到海內的學術界和大眾傳播界的重視與研究。
大甲鎮瀾宮建築有前殿、後殿、南北殿、南北室、鐘鼓樓等,都佈滿了人物、花鳥、走獸等石刻木雕,精雕細琢,色彩絢麗。內正殿供奉媽祖,南殿供有貞節媽祖;貞節媽祖即為貞節坊之節婦-林氏。廟前龍柱為精細渾厚的石刻鏤雕,屋頂佈滿五顏六色的人物、花鳥、走獸剪黏,檐下大片雕飾按金,正殿神龕周遭更是富麗,層層疊飾,金碧輝煌,散發出華麗不俗的莊嚴氣象,只可惜因翻修多次,古蹟、古物多已不復存在,只有幾塊乾隆及光緒兩皇帝所題的匾額較具歷史價值,例如乾隆時期的「護國庇民」、「佑濟昭靈」古匾,光緒帝賜的「與天同功」古匾,以及「誠求立應」、「慈光普照」、「功恭功一」等,都是自清朝保留至今的古物。
溫寮漁港灑網捕魚
觀海橋夕照、溫寮溪景觀閱讀更多
02 10 月
第1天探訪130秘境樂水部落
曾經繁榮的樂水歷經日治時期、國民政府的歷史更迭,部落的史料及文化逐漸散失。近來族人積極著手文化重建。花蓮賞鯨旅人在此能體會部落文化甦醒的感動;附近景點有:太平山、翠峰湖、鳩之澤溫泉。行易花蓮租車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租車-行易租車」( https://goo.gl/maps/7ifeUVpuyJ62 )。閱讀更多
11 10 月
第1天山谷間的微笑-山川琉璃吊橋
是連結三地門鄉三地村與瑪家鄉北葉村的吊橋,這座吊橋,不僅僅為往來交通,也展現當地原住民文化與歷史,花蓮民宿琉璃珠的意象裝置由在地藝術大師撒古流.巴瓦瓦隆設計,分別鑲嵌在橋上兩側及引道上計有32面故事牌,述說著部落動人故事。另外,吊橋兩端的入口意象,則由三地門地磨兒國小及瑪家北葉國小學生,以馬賽克藝術作品,裝置錨碇座牆面及擋土牆牆面,尤其兩端各設置一座巨石裝置藝術,以「蕃藷」、「芋仔」的意象,象徵族群融合。三地門鄉原住民文化館
本館於2006年12月10日開館,委託「社團法人屏東縣地磨兒文化產業藝術協會」經營。園內有主體陳列館及館外活動區,陳列館內ㄧ樓為特定展覽廳,二樓為多媒體視聽室,三樓則是多功能交誼廳。而館外活動區包括了手工藝品販賣部、排灣三寶廣場、觀景台、射箭場、假日創意市集及旅遊服務中心。經常舉辦大型活動、特展、研習及DIY教學活動,邀請團體或學校前來參觀,並與旅行社結合,有配套行程,遊客眾多,充分顯現在地排灣族及魯凱族藝術文化特色,同時也帶動地方產業文化化與文化產業化,期能達永續經營的概念。台灣的普羅旺斯-禮納里部落
禮納里部落因八八風災造三地門鄉、霧台鄉、瑪家鄉重大災情,經由政府與民間團體協助,於瑪家農場建立禮納里部落,以安置三地門鄉大社村、霧臺鄉好茶村、瑪家鄉瑪家村的族人,而禮納里的意思為「我們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兒去的地方」。落巡禮1n1原創空間
曾舉辦「斜坡上的藝術祭」留下多位魯凱族、排灣族藝術家的作品。排灣與魯凱族人向來頗具藝術天分,精通雕刻、編織、建築、鑲嵌,1n1原創空間現有工坊,陶藝、木石鐵件、金工皮雕、刺繡編織等等全包。
行易花蓮租車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租車-行易租車」( https://goo.gl/maps/7ifeUVpuyJ62 )。閱讀更多
25 9 月
遊程路線第1天向天湖
賽夏族人稱此地為「拉魯姆萬」,意指很多染色植物的地方。為賽夏族人巴斯達隘祭場的所在地,是一座山字型湖泊,清水斷崖獨木舟成片老杉木、油茶林、桂竹及其他樹木,植物生態相當豐富,湖畔並設有步道、休憩亭。石壁染織園區-泰雅染織體驗橫屏背生態賞魚步道
橫屏背原為原住民居住地,日治時期為便於管理統治大舉遷移部落,現在多以客家人為主。至今,橫屏背生態環境保持良好,橫屏背生態賞魚步道除可連結附近既有觀光景點外,每年四月至五月間螢火蟲與油桐花,更是帶動當地旅遊旺季的重要遊憩資源。瓦祿產業文化館
大正十三年為撫育駐在所,民國政府來台後,延續作為地方派出所,直到1988年,新派出所設立後,此日式建築物頓時走進歷史。社區居民不忍建物荒廢,共同記憶逐漸凋零,遂由東河社區發展協會一群熱心志工,於2002年向原民會提案保留再造,日式建築的原貌,重生為瓦祿產業文化館,帶著居民的期待,成為東河村最明顯的地標及建築物,現為推廣工藝品、在地農產品及觀光旅遊之主要集客據點。行易花蓮租車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租車-行易租車」( https://goo.gl/maps/7ifeUVpuyJ62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