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9 月
兆豐農場生態之旅一日遊
第1天
鯉魚潭
鯉魚潭位於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鯉魚山下,是花、東、宜三縣境內最大的內陸湖泊,距花蓮市約18公里,台東包車為花蓮縣觀光地標之一,老一輩人稱為『大陂』,阿美族人則稱為巴鬧;鯉魚潭南北最長處約2公里,東西最寬處約1.5公里,面積約為104公頃;鯉魚潭水最深處達15公尺,終年清澈不涸,其水源自潭心湧出,更是鯉魚潭奇妙的地方。
新光兆豐休閒農場
位在風景秀麗的花東縱谷內,佔地廣達726公頃的『新光兆豐休閒農場』,是國內少見的大型觀光農場之一,也是花東縱谷內相當知名的休閒去處。當車子行走在花東縱谷台九線,經過鳳林鎮時,一定會被路旁醒目的乳牛標誌所吸引,而進來一探究竟。農場園區內,特地請專家設計大型精緻歐式花園,還有展現牧場風光的乳牛區和牧草區、四季皆有水果產出的果園區…等,提供給遊客多樣化的休閒空間。閱讀更多
17 8 月
第1天
池南部落
池南部落│阿美族
池南部落位在花東縱谷最北端、鯉魚潭與銅門山之間。池南的阿美族語Banaw為「湖泊」之意,亦指位於鯉魚潭南方。附近有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北邊可順道前往木瓜溪上游的慕谷慕魚生態園區。
鯉魚潭
鯉魚潭
鯉魚潭位於花蓮縣壽豐鄉,面積約 104公頃,是花蓮縣境內最大的內陸湖泊,潭面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橢圓形,花蓮旅行面積因四季水量榮枯而互有消長,並因潭東的鯉魚山而得名。潭四周築有環湖公路,全程4公里,徒步1小時即可走完。
遊人可在此露營、野餐、遊湖。天候佳時,潭東的鯉魚山會聚集飛行傘活動愛好者,駕馭鮮麗的飛行傘翱翔於山巔水湄間,平添山光水色。
林田山
馬太鞍部落
馬太鞍部落│阿美族
馬太鞍部落馬太鞍濕地是馬太鞍部落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領域。芙登溪穿越濕地,依溪流流速與深淺,孕育出近百種沼澤植物及水生動物。阿美族的巴拉告(Palakaw)生態捕魚法是阿美族祖先的智慧,是部落裡的自然資源生生不息的關鍵,非常值得探訪。
夜宿花蓮
第2天
石梯坪
石梯坪位於石梯漁港的東南側,於1983年經內政部劃定為花東沿海保護區內的自然保護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設立之後,將此地劃設為石梯坪遊憩區。因本區海岸階地平坦寬廣,故將區內主要通道臨海側規劃成露營區,並鋪設臨海步道通往各主要景點。石梯坪特殊的地質地形景點多分佈在沿海保護區、遊憩區內,以多層階梯狀的隆起岩海階而得名,上面佈滿壺穴、珊瑚礁。沿著石板步道,可深入觀察海蝕溝、海蝕崖、海蝕平臺、隆起珊瑚礁地形地質景觀,此地也是潛水者及海釣者十分熱門的去處。
石梯坪遊憩區以特殊的地質聞名,整個地質剖面約100公尺,底部有約30公尺厚的安山岩熔岩,具有柱狀節理。上方被白色的凝灰岩和火山礫岩所覆蓋,而剖面的頂部為岩性疏鬆的白色中酸凝灰岩,可見得為陸上火山噴發的產物。
港口部落
港口部落│阿美族
位於秀姑巒溪口北側,山海與溪流交匯處。世代傳承的生活智慧讓部落自然環境保存良好,採集食場生生不息。每年七月的豐年祭為海岸阿美族重要祭儀。近年來不少部落藝術家紛紛返鄉,將藝術種在自己的土地上。
靜浦部落
靜浦部落│阿美族
靜浦部落位於秀姑巒溪出海口南岸,因河口邊有塊大石頭名為Pacidal,即太陽之意,因此亦有「太陽的部落」之稱。近年部落推動彩繪假期活動,四處都可見橘白相間的溫暖色系圖案。
夜宿花蓮
第3天
磯崎海濱
芭崎瞭望台
水璉部落
水璉部落│阿美族
Sibilian是17世紀荷蘭人對水璉村的稱呼,「美麗的村落」之意,位在花蓮市往牛山途中、台11線旁。這片山與海的自然教室教導旅人跟隨老獵人腳步,學習「就地取材,物盡其用」的野外技能,包括認識獵場、植物辨識、陷阱製作、無具野炊、草編食材、八卦網捕魚、抓蝦捉蟹等體驗。
七星潭
七星潭
位在花蓮市區東北方,位於花蓮市新城鄉的北埔村,可取道美崙工業區,由花蓮師院(現為「國立東華大學美崙校區」)前指標前行即可到達。此地海灘呈一優美的弧形海灣,海水潔淨湛藍,黑石晶瑩剔透,在此可遠眺青山蒼鬱,公路綿延。
七星潭富有詩意的名稱,據說是位於花蓮師範學院和花蓮機場一帶,早年有零星湖泊散佈,後來因建設需要而填實。現在一般稱七星潭,是指美崙工業區和花蓮機場以北的地區,有斷層形成的海峽與優美的弧形海灣,具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在七星潭,可以遠眺清水斷崖,夜間還可以欣賞新城和崇德地區的燈火,區內更有許多景點,提供休憩和知性之旅。
七星潭風景區以自行車道為動脈,從花蓮市南濱公園、經花蓮港、四八高地到七星潭風景區,長達21公里的旅程有不同的風光。花蓮縣政府更興建了石雕園區、賞星廣場、觀日樓、兒童遊樂場等休憩設施,在漁場附近還有海生態的解說牌,也利用防風林區闢建海濱植物園區,動植物生態非常豐富,來一趟知性之旅絕對不虛此行。閱讀更多
03 6 月
臺東縱谷鹿野生態二日遊
第1天
遊覽卑南文化公園
鐵花村
鐵花村音樂聚落為觀光局「國際光點計畫」的第一個正式營運據點,由臺東音樂人和藝術工作者共同打造的音樂聚落及在地發芽的慢市集,可說是臺東的音樂集散地,如茵的草地,高大的老樹,散發一股自在、悠然的氣息。
由臺鐵貨倉宿舍改造的鐵花村,經過多年的努力經營,如今已蛻變成為臺東第一個結合音樂、藝術、文創市集的交流舞臺。「鐵花一開,音樂就來!」這是鐵花村的目標與理想,擔任音樂總監的鄭捷任先生是這裡的音樂推手,對於音樂,他有著堅持與理想,期望能在這片土地,開出更茂盛美好的音樂花朵。在鐵花村的演出節目單上,可以看到許多原住民音樂人的名字,由於臺東是原住民音樂人才及創作能量最豐沛的地方,為了培育、珍惜這個土地上的音樂資產,鐵花村給了臺東原住民創作人才一個自由發表的空間。
夜晚的鐵花村,月光下的創作人正在嘶吼關於生命的領悟,或著低吟輕唱他們的故事,在這裡,請用盡全身的感官細胞,跟著節奏搖擺,音樂,沒有國界。
以在地藝術創作結合大片綠草地的鐵花村,自然悠閒,高大如傘的老樹,花蓮旅遊吸引不少遊人佇足觀賞,拿起你的相機,與它來一張合照吧!
鐵花村想要與大家分享的,應該就是樂活自在的生活氛圍,想來感受臺東的人情與音樂的魅力,記得來一趟鐵花村。
舊站鐵道藝術村
假日的慢市集,您可以買到獨特的手作小物,還有健康的在地新鮮食材,不妨佇足與這些創作者和小農們閒聊,聽聽每件產品背後動人的小故事。
第2天
鹿野龍田漫遊
阿度單車綠色龍田生態之旅
品嚐永安茶香
玉龍泉生態步道導覽
玉龍泉是永安社區的重要野溪,千百年溪水沖刷,已經將永安台地侵蝕切割出一條小峽谷,在豐富水源滋潤下,形成一個天然熱帶闊葉次生林,林相及生態豐富,當地民眾視為「靈泉」,每年端午時,全部村民會聚集取午時水,成為鹿野鄉的地方習俗之一。
玉龍泉生態步道全長1,100 公尺,共分為3 大段,第1 段為聖安宮階梯步道,從永安聖安宮連接玉龍泉,鋪設有108 階的階梯步道,沿途有玉龍泉湧泉區、濕地生態區、獨木橋、親水戲水區等,全長約250公尺;第2段為玉龍泉溪畔步道,沿途有溪流生態區、水土保持教育區、親子戲水區,步道沿溪流開設,鋪設石板步道及水泥道路,沿途林相豐富,全長約550公尺;第3段為高台林蔭階梯步道,中間設有370階的階梯步道。
玉龍泉生態步道不停留地走完大約要花30分鐘,全程行走在山林間十分涼爽,沿途植物林相豐富,水源豐沛,溪水清澈,孕育豐富的自然生態,蝴蝶四處飛舞,更是鳥類的樂園,在步道旁的竹林可以發現烏頭翁、綠繡眼、紅嘴黑鵯、五色鳥等,甚至朱鸝、八色鳥等20~30種鳥類。
沿著山壁淺淺水流,環境潔凈指標的水芥菜茂盛生長,在水芥菜保護下,可以看到樹蛙、螃蟹及淡水蝦正忙碌覓食,多種澤蟹與蛙類在此安居棲息,優勢族群是雙色澤蟹,其他還有灰甲澤蟹、蔡氏澤蟹、拉氏清溪蟹,還有多種蛙類,包含白頷樹蛙、褐樹蛙及拉都希氏赤蛙、黑蒙西氏小雨蛙,以及愛洗溫泉的日本樹蛙等。
為使愛橫過道路的動物昆蟲不會受到遊客打擾可以繼續通行,永安國小的小朋友匠心獨具,用輪胎舖設道路,還為輪胎彩繪,暱稱其為「花輪步道」,相當別緻,遊客也可不弄濕雙腳踏過泥濘,對小朋友的用心和愛心留下深刻印象。
玉龍泉生態步道設有水資源平台,有各種依傳統工法製作的造景及生態池,可以休息及近距離觀賞和認識豐富的自然生態,沿途設有休憩座椅,走完階梯步道,即可到達高台觀光茶園,步道盡頭是縱谷風景管理處設置的「茗圃」大型觀景亭,可以遠眺縱谷風光,為美麗的行程劃下完美的句點。閱讀更多
27 4 月
屏北旅遊 X 舊筏灣X 禮納里 之美麗秘境二日遊
行程特色:
此行程將走訪屏東縣原住民部落-舊筏灣部落及禮納里部落。位在海拔800多公尺舊筏灣部落,是排灣族的發源地,依山面海,與射鹿部落、花蓮賞鯨好茶部落及高燕部落隔著隘寮南溪,互為依鄰,遠方盡處就是排灣族的聖山「大武山」,是一處與世相絕的地方。
舊筏灣部落雖已經遷村他處,舊筏灣部落仍保存十餘戶完整的石板屋,其中又以頭目家屋最具氣勢與規模,屋內可看到祖靈柱、葬坑、天窗等特殊結構。少數原住民仍在山裡耕作,繼續栽種檳榔、小米、山芋、樹豆等。
禮納里部落,可以看見不同族群激盪出來的文化景觀,每個村落前的入口意象,無聲訴說著遷徙的故事,轉進巷弄間,族人將珍貴的百合花;意味源起的百步蛇圖騰;象徵身份的木雕作品導入新家,把靈魂注入一棟棟建築之中。在禮納里,人人都可以做自己。
第1天
舊筏灣部落
為現今排灣村遷徙前得舊址,是排灣族與魯凱族祖先的發源地,被群山環繞保護著,進出不易,但同時也保護著原住民傳統。部落仍沿襲著古習,進入部落時會有「過火驅邪」和「賜水祈福」的迎賓儀式,象徵著把外界的干擾與煩憂隔絕在部落外和祈求健康平安。
迎賓儀式-過火驅邪
遠眺山嵐美景
石板屋體驗
部落實習生-迎賓花環DIY
動動手,開始工作啦!和以往日常的工作不同,這次變身部落實習生。動手編織出美麗的花環,自己要戴的花環,自己動手做。
禮納里部落
台灣的普羅旺斯-禮納里部落
因八八風災造三地門鄉、霧台鄉、瑪家鄉重大災情,經由政府與民間團體協助,於瑪家農場建立禮納里部落,以安置三地門鄉大社村、霧臺鄉好茶村、瑪家鄉瑪家村的族人,而禮納里的意思為「我們一起走,大家一起往那而去的地方」。
第2天
禮納里部落巡禮
米酒、檳榔體驗閱讀更多
20 5 月
台南漁米樂生態之旅
第1天
台江四草綠色隧道
台江漁樂園
由民間保育團體所成立的「台江漁樂園」,與「大眾廟」所管理的台江觀光船,同為遊覽「台江國家公園」內海的膠筏船。
台江漁樂園的登船處位於「四草大橋」下,沿著橋下小徑可到「大員港渡船頭」,目前並無固定船班時間,完全採預約制,花蓮租車尤其團體前來體驗要得事先預約才不至撲空。
登船前需先穿著救生衣,再依循工作人員的指示登船,每艘船上設有一名導覽員及船長,負責沿途解說及漁村生活體驗之示範與協助,而膠筏船也設有座位及頂棚,因此不需擔心豔陽高照,還可舒適的坐船遊江,隨著膠筏船出發,可見一旁的海上人家正在船屋上處理在地養殖的牡蠣,也有釣客乘坐在小膠筏上專心釣魚,白鷺鷥也會跟著出現在眼前,而大型的喜鵲鳥兒窩巢也築掛於樹枝上頭。
經過紅樹林植物區後,視野突然豁然開朗,晴空萬里下,來到遼闊的「嘉南大圳」,這由日籍建築師八田與一所設計建造的水利設施,視野一望無際風光明媚,若是冬季(10月至隔年4月)遊船,還可前往此區的賞鳥亭賞鳥。也因「四草溼地」得天獨厚,因此每年來此度冬的水鳥數以萬計,能欣賞珍貴的台南三寶鳥—黑面琵鷺、反嘴及高蹺,其他還有琵嘴鴨、赤頸鴨、小環頸鴴、黃頭鷺、紅冠水雞、野天鵝等來此度冬或避暑,而農曆春節至夏初時也有大量的鷺科鳥類在此繁衍下一代,實在是個賞鳥愛好者絕不能錯過的地方。
穿越台江時空、現代漁夫體驗以及參觀果園了解當地文化
第2天
無米樂社區-自然工法自給自足共享共樂
後廍里位處臺南市後壁區最北行政區,緊鄰八掌溪南岸,南接菁寮、墨林,三里合稱「無米樂社區」。後廍在清朝就有糖廍,後廍社區發展協會為傳承在地製糖文化,沿襲老祖宗的智慧,採一鍋到底的製糖技巧,純手工的黑糖產量有限,一出爐就供不應求,讓消費者趨之若鶩。 2016年後廍社區發展協會通過勞動部培力計畫案補助推動「打造遊子返鄉路-青銀攜手,共創雙贏」計畫,結合環境教育、精緻農業、文創商品、旅遊服務輔導小農、傳統商家整合等,為大後壁區居民提供一個溝通整合平台,也為轉型為「社會企業」做準備。閱讀更多
04 5 月
第1天
土場懷古訴今昔
太平山的運材作業以土場為中心,分為山地線與平地線,各有不同的運材功能。初期從土場開始,向山上延伸出如蛛網般的線路,以原始的木馬、滑道、人力等方式運送原木至此堆放,再利用蘭陽溪的水流將生產材流放到員山的貯木池;後來則利用山地軌道、索道之方式運材至此,再銜接平地森林鐵路運送至羅東貯木場。停止伐木後,花蓮泛舟土場卸材轉運功能喪失,在今日土場是太平山專道的起點,爬上堤岸眺望,已難以想像蘭陽溪中原木順流而下的景況,土場至羅東的平地森林鐵路早已隱沒在鄉間道路中,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之中。
中間遊客中心
見晴懷古步道
迂迴曲折的運材鐵道,蒼翠筆直的林相,還可遠眺大霸尖山…由於午後常因氣候與地形因素出現茫茫濃霧,內心渴見陽光之情而有「見晴」地名,伐木時期是運材鐵道,現以自然工法整建全長2.35公里的步道,保留橫跨溪水與山溝的運材軌道檜木橋,台車輪軸,轉轍器及工寮等歷史設備,漫步其中除充滿懷舊幽情,還可觀賞壯觀的雲海,崢嶸的山峰,宛如置身潑墨山水仙境。
漫步太平山原始森林公園
全臺灣最容易探訪的原始檜木森林,入口處的鎮安宮,原為日據時代祭祀天照大神的神社,日人離開後改為祭拜鄭成功。沿木棧道拾階而上開始進入原始森林步道,置身霧林帶的針闊葉混合林世界中,在午後起霧時分漫步其中,更有漫步雲端的清涼。林中盤根錯節,樹幹與樹枝佈滿苔蘚植物,形成微型的苔林環境;區內未經人為的管理與破壞,除了鐵杉、昆欄樹等樹種外,區內多為原始的紅檜、扁柏,林相鬱閉,巨大枯老樹頭上的新生命,形成「雙代木」景觀,林下植物以蕨類為主,散雜著高山杜鵑、箭竹和鴨腳木等。
鐵杉林國家步道
鐵杉林國家步道由太平山後山公園進入,全長約1.7公里,為太平山莊通往嘉羅湖登山路徑之前段,沿途可觀賞原始鐵杉純林及溼地等自然生態,而步道終點有運材木馬道遺跡之展示,更可眺望山脈雲海景觀,是一條可徹底沉淨於森林,享受芬多精及森林浴之洗禮,真正體驗森林「森」呼吸的快感,並欣賞山林雲霧的自然景致及大地畫布之美。
第2天
翠峰湖環山步道
翠峰湖為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景致優美而飄渺。而在湖周有條環山步道,此步道因受東北季風的影響常年雲霧裊繞,森林鬱閉、終年潮濕,地被草本層已為保水性極強的泥炭蘚所取代,形成極為獨特的苔原景觀,而此苔原為亞熱帶台灣難得一見的特殊生態。
翠峰湖
面積最大最美的高山湖泊,必須靠天給水,隨水量大小或豐腴或苗條…百變翠峰湖,滿水期時面積達25公頃,四周草澤森林,一覽無遺,霧散雲開之際,山林倒影,相映成趣,每當陽光灑下,水波瀅瀅,遠望如鏡,湖西、北及東南邊為柳杉、二葉松及台灣杉造林地,東邊為曾遭火災的白木林景觀,在綠色山林易顯孤傲。
鳩之澤溫泉
日治時代的溫泉浴場,戰後是「仁澤」,93年再更名「鳩之澤」…日治時代伐木之處必有溫泉,伐木工人在此洗盡一身的疲憊,泉質屬弱鹼性碳酸泉,目前規劃完善的檜木桶湯屋及露天溫泉(須著泳衣),穿過多望溪吊橋是一片蓊鬱潮濕的溪谷型林相,巨大的鳥巢蕨一叢叢著生在高大的闊葉樹上,形成特殊的森林社群,一趟約30分鐘的步道之旅,享受森林浴場的洗禮。閱讀更多
18 11 月
第1天菁桐老街十分老街
一般人看到天燈,就會想到平溪。其實天燈的發源地是十分。回溯平溪礦業史,平溪區的十分,堪稱開發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聚落。花蓮賞鯨推薦主要的特色在於這裡的老街是和火車鐵軌並存相連的,讓不少歌手MV都選在十分車站取景拍攝。平溪老街
保有傳統的長條式街屋,每間房子則以兩層樓的古味建築為主,一樓幾乎都是雜貨店,甚至還有日據時代風格的布行及冰店。每條巷道都可看見行經的火車,形成平溪老街的重要特色。平溪的街道有著古樸的風味,沿著斜斜的山坡以及鐵道兩旁,依序建蓋著古厝房舍,附近的商家大多是傳統柑仔店、飲食店、水果舖等,可以看出當地居民簡樸單純的生活情形。而每當平溪火車通過老街上方的鐵路的時,就會傳來轟隆轟隆的聲響,知名的廣告「張君雅小妹妹」,正是在這條有鐵支路通過的平溪老街上拍攝的。
花蓮獨木舟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清水斷崖獨木舟 – 花蓮獨木舟體驗營」( https://goo.gl/maps/86JpYeptAj8ua2Ew7 )。閱讀更多
20 4 月
第1天
大甲溪/大安溪河口潮間帶
木麻黃/紅樹林生態區
河口濕地賞鳥賞魚尋蟹訪貝
大安濱海樂園
日南車站
已有95年的歷史(於1922年10月11日啟用),為國內少數幾個古蹟車站的代表之一。最大的特色,是那設在側邊高處,狀似牛眼的「牛眼窗」,從月台觀看,便可以見到醒目的牛眼窗就穩穩的鑲在高處,而車站四周草木茂密,綠意盎然,儘管夏日再熱,在本站也享受綠蔭帶來的清涼。最早也最有紀念價值的一張車票,是於民國51年,由「日南站→基隆」的普通票,在當時,車票被面依然印有著『保密防諜人人有責』,而這些具有紀念價值的車票,則成了紀念這一站美麗而深具歷史意義的最佳收藏。
紅橋/古宅/地下湧泉
匠師的故鄉
休閒農業區是享譽國際的「大甲蓆帽」發源地,也是已故國寶級藝師薪傳獎得主柯莊屘阿嬤久居的故里,更為藺草生產及編織的重鎮之一,無疑是藺草工匠藝師的故鄉,故取命名為「匠師的故鄉」。是一處結合農村風光與自然體驗的休閒園區,可讓人遠離都市塵囂、回歸農村純樸生活的好地方。可體驗一系列在地特色活動,例如:摸蜆、划船、藺草編織、控窯、石頭彩繪等等。
龜殼生態公園
園區內設有生態河道及樹林區,可供遊客駐足觀賞生態,如彈塗魚、土龍、寄居蟹、和尚蟹、候鳥等。園內建置完成2個生態池和1個生態溝,並將龜殼生態公園型塑為濱海地區另一處亮點生態公園,生態溝周圍全面採用生態工法疊石護岸,提供生物與植物天然多孔隙的避護棲息環境。
第2天
鐵砧山風景特定區
鐵砧山因為其外觀酷似鐵砧,所以取名鐵砧山。山上有一口老古井「劍井」,傳說是鄭成功插劍禱泉的地方。相傳早年,鄭成功率領眾兵經過此山的時候,因為天氣炎熱,無水可飲用,士人、馬兒病死傷亡的很多,鄭成功此時拔起他的劍刺向地面,跪地祈求能湧出泉水。忽然,地面裂開,寶劍真的沈了下去,湧上了神泉,解除了當時的困境。此後,人們為感念這奇蹟,就稱這口神奇的水井為國姓井或劍井。大甲地方的父老們為了紀念鄭成功在鐵砧山上的插劍飲水的聖蹟,於是於光緒19年,鑄刻「國姓井」,1953年重修這口古井,並在井的四周加磚牆加以保護。並有曾任監察院長的于右任先生,親書「劍井」兩字,立石為誌,成為今日的觀光景點。
劍井相傳為鄭成功轉戰行軍至本地被番兵圍堵,水源不足,情況危急,鄭氏向上天祈禱,花蓮賞鯨隨即拔劍插地,泉水立即湧出,從此大旱不枯。中正公園可供遊客拍照休憩,其內部有主題石雕、風車、簡單的體能活動設施,小型遊園步道。
永信醫藥文物館
農作體驗
媽祖文物館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因香火鼎盛,於雍正10年(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區大甲里興建小祠,直到乾隆35(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乾隆52年(西元1778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場面浩大,追隨的信眾無數,各地廟宇均有迎媽祖的慶祝活動。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相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主要是為了要增添神像的靈氣。每次進香的人數之龐大,規模之壯觀,仍是受到海內的學術界和大眾傳播界的重視與研究。
大甲鎮瀾宮建築有前殿、後殿、南北殿、南北室、鐘鼓樓等,都佈滿了人物、花鳥、走獸等石刻木雕,精雕細琢,色彩絢麗。內正殿供奉媽祖,南殿供有貞節媽祖;貞節媽祖即為貞節坊之節婦-林氏。廟前龍柱為精細渾厚的石刻鏤雕,屋頂佈滿五顏六色的人物、花鳥、走獸剪黏,檐下大片雕飾按金,正殿神龕周遭更是富麗,層層疊飾,金碧輝煌,散發出華麗不俗的莊嚴氣象,只可惜因翻修多次,古蹟、古物多已不復存在,只有幾塊乾隆及光緒兩皇帝所題的匾額較具歷史價值,例如乾隆時期的「護國庇民」、「佑濟昭靈」古匾,光緒帝賜的「與天同功」古匾,以及「誠求立應」、「慈光普照」、「功恭功一」等,都是自清朝保留至今的古物。
溫寮漁港灑網捕魚
觀海橋夕照、溫寮溪景觀閱讀更多
24 6 月
高雄夜市二日遊
第1天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壽山位於高雄市西南區,為南北走向之珊瑚礁質丘陵地,舊稱麒麟山、埋金山、打狗山或打鼓山,台東包車是高雄市的天然地標。 壽山是高雄市市內一座容易親近又具豐富自然資源的聖山。為早期平埔族打狗社區原住地。山上林木繁盛,有壽山公園、忠烈祠、動物園、千光寺、法興寺、元亨寺等觀光點,沿著壽山動物園旁的小徑可至壽山風景區…
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市立美術館在民國83年(西元1994年)6月正式開館後,已成為高雄的另一個新觀光重地。這座新美術館,位於鼓山區內惟埤文化園區內,戶外雕塑公園矗立著不同風格的雕塑品。除了長期展出館藏名家書法作品外,每一層都有展覽室,定期展出國際當代藝術品,已展出多場轟動一時的名家作品,吸引數十萬人前往欣賞藝術饗宴…
六合觀光夜市
六合觀光夜市
沒到過六合夜市,就不算真正去過高雄。 早在民國39年(西元1950年),位於現在高雄市新興區大港埔附近的空地上,就開始聚集了許多小吃攤,漸漸的越來越多,久而久之便形成以小吃聞名的「大港埔夜市」,之後逐漸擴大。轉變成為現在的六合夜市。六合夜市距離高雄火車站不遠,沿著中山路直行約十餘分鐘後右轉至六合路…
第2天
西子灣
西子灣位於高雄市西側,壽山西南端山麓下,北瀕萬壽山,南臨旗津半島,為一黃澄碧藍的海水浴場,是一處以夕陽美景及天然礁石聞名的灣澳。距市中心車程約20分鐘,依山臨海,風景宜人,每當夜幕低垂,將大海點綴的瑰麗可人,漁船燈火閃爍其間;西子灣的夕陽是高雄八景之一,海天一色的美景,美不勝收,黃昏時分,常可見一對…
直線距離:1.0662公里
打狗英國領事館
建於西元1865年,至今已有150多年歷史,地理位置特殊,座落在海天一色的西子灣山上,可屬美景天成。坐靠打鼓山、前扼高雄港進出之大船、右看西子灣日落、左抱高雄市港全景。 本館為後文藝復興時代巴洛克式建築風格,花欄石雕、圓拱設計,她見證了一個半世紀的歷史,經整修後,風華再現,英領風騷;館內亦蘊藏豐富…
直線距離:4.1304公里
興中觀光夜市
民國5、60年代,當時的攤販大都聚集在高雄市四維路的天華戲院附近,由於地主要求收回空地,攤販群遷移至興中路、文橫路附近,民國80幾年因為鄰近的新光三越百貨、SOGO百貨相繼開幕,聚集了許多逛街的人潮,三多商圈逐漸成型,養成大家到這裡用餐、買飲料的習慣。 目前高雄市政府為讓三多商圈的完善性,積極推動…閱讀更多
13 9 月
第1天和平島公園
和平島濱海公園位於基隆港港口東側,島上奇岩異石林立,海岸奇特的海蝕地形景觀,如海蝕平臺、豆腐岩、海蝕溝、台東包車海蝕崖、風化窗、萬人堆、千疊敷、海蝕洞、蕈狀岩、獅頭岩、熊頭岩等。 本區雖長年受海風吹襲,但藻生植物(如紫菜、髮菜、鹿角菜、筊白菜、鵝菜、石花菜、紅毛苔、青菜等),魚生物(如黑毛、白毛、白帶魚、…無障礙廁所:1間
無障礙車位:汽車3格
輪椅借用:2台直線距離:3.3367公里中正公園
基隆中正公園在基隆港東側山丘上,依山建築,草木扶疏,是市民平日休閒的最佳去處。中正公園的正門位於信二路上,可拾階而上,或由側邊的斜坡步行而上。 公園本身共分成三層,第一層有涼亭、棋藝中心以及運動休閒設施,假日常吸引大批人潮來此遊玩。第二層則為「主普壇」的所在地。每年基隆中元普渡的祭典就是在這裡舉行…直線距離:916.9公尺基隆市廟口小吃
位於基隆市仁三路旁的奠濟宮周圍,從愛二路至愛三路之間的仁三路,小吃種類眾多,短短3、400公尺,卻聚集了有近200個攤位,走在其間,嘴巴沒有一刻停閒,這時你會期望自己是個超級大胃王,能將這基隆廟口夜市的所有美食都能一一品嚐。 夜市中每位經營的老闆都巧心創作口味和料理,用料實在而且價錢公道、色香味俱…
行易花蓮租車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租車-行易租車」( https://goo.gl/maps/7ifeUVpuyJ62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