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8 月
北投溫泉一日遊
第1天
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文物館
文物館始建於1920年代,作工精緻,為臺灣現存規模最大的單幢日式純木造建築之一。日治時期為日本軍官俱樂部,九份包車一度為神風特攻隊所用,光復後並成為外交部之佳山招待所,現為私人所有,是展覽民藝骨董之處。 範圍內茶藝館建於1940年代,規模小巧,其傳統日式落水庭園極具建築藝術價值,與文物館建築共構完整的建築…
新北投溫泉區
北投溫泉區泛指地熱谷、龍鳳、鳳凰、湖山里、行義路等十餘處。而狹義的「北投溫泉區」主要是指環繞「北投溫泉親水公園」四周的中山路、光明路、新民路、泉源路一帶,此地溫泉旅館規模較大、數量最為集中,自然人文資源也最豐富。 西元1894年,德籍硫磺商人奧里(Ouely)利用北投溫泉興建溫泉俱樂部,為北投溫泉…閱讀更多
14 8 月
山與海的浪漫三日遊
第1天
花蓮火車站
奇萊亞酒莊
花蓮市區半日遊
夜宿花蓮
第2天
池南部落
池南部落│阿美族
池南部落位在花東縱谷最北端、鯉魚潭與銅門山之間。池南的阿美族語Banaw為「湖泊」之意,旅行社花蓮亦指位於鯉魚潭南方。附近有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北邊可順道前往木瓜溪上游的慕谷慕魚生態園區。
鯉魚潭
鯉魚潭位於花蓮縣壽豐鄉,面積約 104公頃,是花蓮縣境內最大的內陸湖泊,潭面呈南北長東西窄的橢圓形,面積因四季水量榮枯而互有消長,並因潭東的鯉魚山而得名。潭四周築有環湖公路,全程4公里,徒步1小時即可走完。
遊人可在此露營、野餐、遊湖。天候佳時,潭東的鯉魚山會聚集飛行傘活動愛好者,駕馭鮮麗的飛行傘翱翔於山巔水湄間,平添山光水色。
林田山
馬太鞍部落
馬太鞍部落│阿美族
馬太鞍部落馬太鞍濕地是馬太鞍部落阿美族人的傳統生活領域。芙登溪穿越濕地,依溪流流速與深淺,孕育出近百種沼澤植物及水生動物。阿美族的巴拉告(Palakaw)生態捕魚法是阿美族祖先的智慧,是部落裡的自然資源生生不息的關鍵,非常值得探訪。
夜宿花蓮
第3天
太巴塱部落
太巴塱部落│阿美族
太巴塱部落是花蓮縣最大的原住民部落,保有完整的傳統及社會制度。太巴塱kakita^an祖屋是昔日部落的政經活動中心,於2007年依傳統工法重建完成。屋內每根樑柱均刻有敘述祖源神話圖案。每年8月舉行的太巴塱豐年祭是全國最大的阿美族祭典,具有歷史意涵與人文特色。
新社部落
新社部落│噶瑪蘭族
目前保存最多噶瑪蘭語言及文化的部落。新社的海灘Paterongan意即「萬物休憩、養生之地」,是噶瑪蘭族南遷登陸的地方,族人利用海岸的扇形階地開墾成梯田。在海邊的綠油油水稻田或金黃稻浪間漫步,是最引人的美景。
磯崎海濱
芭崎瞭望台閱讀更多
02 1 月
第1天朱銘美術館〔星期一休館改走金山(金包里)老街巡禮〕
朱銘的創作最有名的是人間及太極系列,有木雕、銅塑及鋼塑;除了木雕展示在室內本館,其他則依地形地貌不同分佈於13個區:九份包車天鵝池、藝術長廊、戲水區、藝術表演區、朱銘工作室及朱雋館等。金山(金包里)老街
金山老街曾經是清代時的商業老街,擁有相當密集的商業活動,老街上的芋餅、紅心甘藷、蛋捲等商品都相當知名,每次來到這裡總是要提一大包的伴手禮回家。另外,街上仍保有一些舊石街屋的特色,長形連棟的店舖住宅散落,還有一座百年的舊式米店,內部舊時方型大木缸、磅秤與百年木板門等歷史文物,與隔壁的傳統中藥舖陳列的藥罐,保留下當初清代的些許遺跡。清朝雍正末年,泉州移民到下中股庄建立街肆,街長約一公里,以金聲橋為界,分為頂街與下街,街區以慈護宮為起點,距今有三百多年,建地面窄進深,依然保留著「亭仔腳」的建築特色,是目前北海岸僅存的清代老街,為昔日金包里住民主要的農產、漁獲集散地。可惜今日老街建築不復以往,目前僅有幾間保留傳統特色的閩式商店老宅,和部分日治時期洋樓立面,如慈護宮後方碩果僅存的清朝末年木造古厝、日據時期紅磚洋樓,清水路上200年歷史的芑豐居等。雖然老建築不再,老街市集仍如百年前一般興盛,金山早市依舊保持著傳統趕集的方式,在市集裏可依不同的產期買到本地特有的紅心地瓜、跳石芋頭、茭白筍、赤殼箭竹筍等蔬菜。
近年來,金山上下全力發展觀光旅遊事業,老街除了傳統的百年米店、百年中藥行、雜貨舖等商家外,也加入不少具有特色風味的新店家,使得老街得以展現新風華,店家提供的吃喝玩樂,一應俱全,為遊客必定到訪的景點。野柳風景區
為大屯山餘脈伸出海中的岬角,其因波浪侵蝕、岩石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燭狀石、蕈狀巖、豆腐石、蜂窩石、壺穴、溶蝕盤等各種奇特景觀。女王頭、仙女鞋、燭台石等,更是聞名國際的海蝕奇觀、鬼斧神工之佳作。富貴角燈塔
民國前16年(西元1896年)建造的富貴角燈塔,位於新北市石門區富貴岬角。原名富基角燈塔的富貴角燈塔,塔身原為八角形鐵造,民國51年改為八角形混凝土塔身,外表為黑白平行相間的條紋,是臺灣島最北的燈塔。富貴角燈塔是日本人在臺灣興建的第一座燈塔,係因日本人為了建造臺灣與日本之間的海底電纜以及航路設備。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秋冬季節常出現濃霧,因此在塔內附設「霧笛」,這是首次在臺灣出現的航路標誌。三芝遊客服務中心暨名人物館淡水紅毛城
是知名的歷史古蹟,從17世紀荷西時期到現在,經歷了改建和整修,也見證了歷史變化。這裡興建了海濱步道,方便遊客接近海洋,等待日落。淡水老街
一般所說的淡水老街,泛指中正路一帶(從渡船碼頭附近到與中山路交會口路段),含其周圍鄰接之三民街、重建街等。老街上零星可見一些局部保留舊建築趣味的屋舍,加上古董藝品店林立,更顯其古樸風味。沿街可欣賞精雕細琢的石藝、木雕作品,店家細心收藏多年的古董文物,飄逸優雅的詩詞字畫,以及各色裝飾藝品。看河、觀山、坐船,古老的遊趣一直延伸到現在,因有淡水河、渡船頭、漁人碼頭等景點,加上捷運的便利,讓淡水老街的魅力無人能擋。花蓮賞鯨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花蓮賞鯨售票處」( https://goo.gl/maps/Ja1MfK4zcH9aJtDg6 )。閱讀更多
08 6 月
三義二日遊
第1天
龍騰斷橋
龍騰舊稱「魚藤坪」,相傳先民在開墾初時,鯉魚潭有鯉魚精危害地方,鄉民苦不堪言。台灣自由行為了克制鯉魚精作怪,遂在龍騰山區遍植魚藤,同時,又將東面的高山稱為關刀山,用意是藉關刀山斬魚藤,以毒殺鯉魚精,最後魚怪果然不再危害,居民從此安居樂業。至臺灣光復設村後,村民認為「魚藤」不雅而改名為龍騰。 民國24年(西元…
勝興車站
勝興火車站是西部縱貫鐵路的最高點,站內月台有一座紀念碑,標高 402.326公尺,為西部縱貫鐵路中最險峻、自然景觀最特殊的一段。勝興車站整棟建築係以木頭為建材,為一日式虎牙式木造建築,虎牙式設計據說有避邪祈福的作用。 勝興火車站興建於民國前6年(西元1906年),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站內設施有許…
三義木雕博物館
三義木雕發展的起源,是鄉民吳進寶先生於民國7年(西元1918年)撿拾枯木回家加工做擺飾,被日本人視為藝術品而喜歡,吳進寶進而與日本人研究如何大量加工生產這些枯木藝術品。 早期,三義的木雕多以神像、工藝品為主,近年來,由於個人風格的藝術創作風氣大開,各式各樣題材的雕刻作品不斷的推陳出新,令人嘆為觀止…
第2天
西湖渡假村
西湖渡假村是一處美麗精緻的遊樂區,位於苗栗縣三義鄉,剛好在高速公路出口,交通方便堪稱遊樂區之冠。西湖渡假村景觀以歐式宮廷花園為主,整座花園的氣勢讓人讚嘆不已,它的精緻是國內少有的。原野樂園眺望神秘西湖,七彩的夢幻世界、豔麗的蛇木蘭花、客家美食與特產、表演秀,還有小木屋,這一切都足以讓人流連忘返,相約…閱讀更多
15 6 月
探索蝴蝶生態及原民部落深度二日遊
第1天
3D紫斑蝶欣賞
3D紫斑蝶視聽館透過生動的圖片和文字介紹世界兩大越冬型蝴蝶:台北一日遊臺灣紫斑蝶和墨西哥的帝王斑蝶。視聽館內提供觀賞利用1年時間拍攝的紫斑蝶3D影片,讓您身歷其境紫斑蝶的生態,不再受限於季節,隨時都能欣賞紫斑蝶翩翩起舞的壯觀景象。片長8分鐘,除了可以看見紫斑蝶群飛出山谷樹林影像,並且描述紫斑蝶與茂林魯凱族人和平共存、生生不息的故事,而一系列活動都透過影片在眼前呈現,帶給遊客一趟驚艷、奇幻、感動的旅程。
紫蝶幽谷賞蝶
紫斑蝶類隸屬於昆蟲綱紫斑蝶屬,展翅寬度約4-8公分,屬於中大型蝶種,牠們春夏在全台各地繁殖,郊區、都會區都很容易觀察,冬天則會在臺灣南部過冬,其中高雄茂林是主要的紫蝶聚集越冬區域,因此每年11月到隔年3月茂林風景區會舉辦紫斑蝶賞蝶季。紫斑蝶舞動翅膀時,蝶翼上的鱗粉經由陽光折射,會因為角度的不同,而呈現出或淡紫、或豔紫、或亮藍的夢幻般紫色光彩;耀眼、奇幻、流竄成河的紫色大軍,造就了紫蝶幽谷的美名,亦是魯凱族世代相傳之寶藏。經過多年研究專家們發現,紫蝶北返的飛行蝶道路線自茂林開始,經過月世界、嘉義達娜伊谷、雲林林內鄉湖本村、彰化八卦山、臺中大肚山、苗栗火焰山,再到新竹竹南,銜接成一條蝴蝶的高速公路,成為全球的世界級生態景觀,也是臺灣最壯觀、國寶級的自然現象之一,更被國際旅遊美食聖經《米其林臺灣綠色指南》推薦為三星級(最高等級)必遊景點,是臺灣唯一獲選的生態旅遊點,這些群聚茂林紫蝶幽谷的成員主要為:小紫斑蝶、端紫斑蝶、圓翅紫斑蝶、斯氏紫斑蝶,當牠們群聚在一起越冬的時候,正是國內外喜愛紫斑蝶生態遊客不可錯過的奇觀。
祖靈的眼淚~保佑DIY
戶外美術館~藝術在我家(青葉部落與藝術相遇)
屏東縣三地門鄉的青葉部落(auba,「鰲芭」,為「青葉」的魯凱族語)坐落在海拔150公尺的台地上,是三地門鄉10個部落之中唯一的魯凱族部落,其他皆為排灣族,是全臺唯一的魯凱神話藝術村。青葉部落曾獲頒建築園冶獎,因此被譽為臺灣最美的部落,當時在經濟部營建署城鄉新風貌計畫補助下,部落緊密結合社區、學校、工藝匠師三方面資源,共同打造具有部落特色的家園,整個青葉部落就像一座戶外美術館,青葉部落的街廓呈十字型,當地人稱為十字藝術街,每一間房子都有一個圖騰,可以從各戶圍牆上不同的圖騰,了解該戶居民從事的行業別,圖樣有天使、獵人、雲豹、黑熊、琉璃珠、百合花與百步蛇等,而蝴蝶紋是當地的精神指標,部落內有各式各樣的蝴蝶裝飾,蝴蝶在魯凱族神話中象徵「純潔」、「敏捷」,這些特殊圖騰讓青葉部落變成美麗的村落展現多元豐富的原住民風情及文化特色。
第2天
魯凱文化呈現地~霧台岩板巷
岩板巷位於霧台部落內,其地面以石板鋪設而成,充滿了魯凱文化的風情,是來到霧台部落不能錯過的景點。以石板為底、陶壺為指引標記,沿巷的雕刻,描述著許多故事:正在織布的婦女、臉上布滿風霜的部落長老、英氣勃發的狩獵英雄、欣喜報戰功的獵人…,看著這些雕刻,不僅可以了解魯凱族人的平日生活,也能欣賞魯凱族人的藝術造詣,岩板巷的道路護欄及指標以陶壺製成,而路徑也是依照百步蛇的行徑所設,經過的房屋,有的是傳統的岩板屋,有的則是新式的,行走其中,可以同時欣賞到傳統技法建造的岩板屋,以及用現代工法建造的石板屋,十分有趣。石板屋的門口低矮,進去時人們需要低下頭甚至彎腰才能進入,而內部沒有任何水泥柱,完全是以石板擺放支撐而成。石板屋的大小以家庭人數來決定,大家庭由於人數較多因此需要大的空間居住,反之小家庭則是建造較小的石板屋居住。此外有一個習俗,就是當家人往生之後,家族便會將他埋葬在石板屋裡的地面之下,再用泥土填蓋恢復地面平整。至今所有石板屋建築中,唯一原封不動,維持早先使用情形的石板屋只有在這裡才能見到,是長年未經變動的重要古蹟。
全球十大特色教堂~專心聽(天主教聖心堂)
耶穌聖心堂的建造,是早期魯凱族人從溪裡人工搬運一塊塊大石搭配水泥堆砌而成,是神山部落裡第一座合法用水泥的建築,也為全族的團結精神留下紀錄。教堂內部裝潢富有魯凱特色,聖母雕像穿著魯凱族服飾,還有當地族人雕刻的人形座椅,這些座椅,都背著裝有聖經的編織書包,並且一律向右看,朝著讀經台,顯示著對信仰的尊敬和重視,還有在魯凱文化中因男女有別,所以座位也被區分為男女分邊,不能隨意就坐;教堂上掛著的蜂窩,搭配著「在愛德中合一,在基督內共融」的話,它對於原住民而言是團結的象徵,村民就像蜂窩裡頭的蜂群,備受疼愛保護,而且彼此互相合作,因此這蜂窩的擺放有特殊的涵義與象徵。
生命溫度家~百年頭目屋
頭目屋外牆有著很多百步蛇與陶甕的圖案,門上的的”神山第一家”可不是隨意而取,相傳這家的祖先是獵人,當初從舊好茶部落下來打獵,來到神山這個地方獵狗就不再走動且一直叫,於是獵人就在這裡蓋起房子生活,然後回到舊好茶部落找了幾戶人家在此落地生根,所以他們是神山部落的第一家,牆上的石板也有刻劃出這個故事~頭目屋裏頭擺滿許多陶甕,這些陶甕每個的意義皆有所不同,家中擺放的陶甕也象徵他在部落族人中的地位,家屋裏頭也擺放許多富有魯凱特色的木雕及石像等魯凱族的雕刻品,家屋外頭擺放三個大型的石雕為紀念這戶人家為部落所做的事。
神山部落自由行
神山部落的行政組織體系隸屬於霧台村,部落無法定領界,神山人的耕地就以古老統領大頭目Dumalalrathe盧家的管轄領域為範圍。神山部落有月亮部落之別稱,神山「魯凱族」的部落是階級制度的社會,部落中有頭目(貴族)和平民的區分。頭目有高階頭目、中階頭目,平民也有分高階平民、中階平民四個階層。而神山部落內有許多特色景點及美食:神山愛玉、石柱意想、特色教堂、百年頭目屋等特色建築。閱讀更多
04 12 月
第1天旗后燈塔(旗津)
民國前29年(西元1883年)設置的高雄燈塔,俗稱「旗后燈塔」,位於高雄市旗津區旗后山頂,其塔身則為台灣地區唯一的白色八角形磚造燈塔,花蓮市民宿頂部呈現圓筒形,可由燈塔陽台眺望高雄市全景。高雄港是台灣南部的主要門戶,因此興建高雄燈塔自有助於確保商船往返貿易的安全。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高雄燈塔,不僅見證了高雄港篳路藍縷的開發過程,於二次大戰時雖曾遭受機槍掃射,惟並無損害,始終發光不輟。旗津海產街
一下旗津渡輪站,一路走來,觸目可見花花綠綠的招牌,海產店、紀念品商店林立,讓您的選擇多樣化。海產店外的各式海產,活力十足的蝦子,在水族箱中的魚類,身上帶點的蟳類,旗津的海瓜子、皇帝魚、秋姑……種類眾多,還有旗津三寶─螃蟹、小管、烏魚子,遊客絕不可錯過。牛樟芝農創館漁人碼頭/駁二藝術特區愛河
愛河發源於高雄市仁武區,流經高雄市區,為高雄主要河川之一,猶如城市的母親之河。下游河岸整治而成河濱公園,是市區內散步休憩的好去處,也是端午節划龍舟與元宵節燈會的舞台。過去由於工業污染與都市廢水排放不當,使得愛河因污染嚴重而惡名昭彰,但近年來經政府努力整治,並陸續在河岸兩旁進行綠化,闢建休息設施,方使愛河的浪漫風華得以重現。
愛河入夜以後沿著水面點點霓虹彩光,東西兩岸各具不同情調的「愛河曼波」與「黃金愛河」咖啡藝文廣場,散發迷人的咖啡香及快慢交替的美妙樂音,令人不得放慢腳步而融入其中,讓港灣城市的水岸休閒風情,為身心靈作徹底的放鬆。六合觀光夜市
六合夜市入夜後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共設有138個攤位,大多以小吃、遊戲為主,其中鹽蒸蝦、木瓜牛奶、魚土魠魚羹等是高雄市的招牌特色,還有其他縣市看不到的烏魚子專賣店,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平價訴求的牛排店,份量夠價格實惠。花蓮獨木舟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清水斷崖獨木舟 – 花蓮獨木舟體驗營」( https://goo.gl/maps/86JpYeptAj8ua2Ew7 )。閱讀更多
10 7 月
第1天
竹塹城迎曦門
新竹古名竹塹,於西元1733年淡水同知徐治民以莿竹環植為城,1826年,竹塹士紳鄭用錫等人奏請改建竹塹城獲准,花蓮賞鯨推薦重新勘定地基,於1827年興工,築造周圍為八百六十丈,高度一丈五尺、深度一丈六尺的磚石造城牆,並建立四座城樓,東門為迎曦門、西門為挹爽門、南門為歌薰門、北門為拱辰門,日治之後因為實施都市街道…
新竹城隍廟
城隍為專門掌管陰間與陽間賞罰善惡的神明,因此城隍廟的佈置猶如古代的衙門。創建於清乾隆13年(西元1748年),其廟宇規模在當時是全臺之最,廟埕的市集小吃攤,成為新竹特色之一。 據史載,清光緒17(西元1891年),全臺官民在此舉辦護國祐民怯除災厄祈禱醮法會,晉封為新竹都城隍,為臺澎地區唯一的省級城…
第2天
青草湖
「青草湖」,距新竹市區4公里,湖水水源來自客雅溪,建於民國45年(西元1956年),具有觀光及灌溉多種功能。青草湖的山光水色,是吸引觀光客的主要賣點,奈何因水庫淤積、颱風破壞、上游濫建等原因,導致遊客止步;近年市府再行整治,再度成為民眾假日聚集的好去處。環湖公路經過水壩後左側有一上坡岔路,是通往古奇…閱讀更多
04 5 月
第1天
土場懷古訴今昔
太平山的運材作業以土場為中心,分為山地線與平地線,各有不同的運材功能。初期從土場開始,向山上延伸出如蛛網般的線路,以原始的木馬、滑道、人力等方式運送原木至此堆放,再利用蘭陽溪的水流將生產材流放到員山的貯木池;後來則利用山地軌道、索道之方式運材至此,再銜接平地森林鐵路運送至羅東貯木場。停止伐木後,花蓮泛舟土場卸材轉運功能喪失,在今日土場是太平山專道的起點,爬上堤岸眺望,已難以想像蘭陽溪中原木順流而下的景況,土場至羅東的平地森林鐵路早已隱沒在鄉間道路中,消失在時間的洪流之中。
中間遊客中心
見晴懷古步道
迂迴曲折的運材鐵道,蒼翠筆直的林相,還可遠眺大霸尖山…由於午後常因氣候與地形因素出現茫茫濃霧,內心渴見陽光之情而有「見晴」地名,伐木時期是運材鐵道,現以自然工法整建全長2.35公里的步道,保留橫跨溪水與山溝的運材軌道檜木橋,台車輪軸,轉轍器及工寮等歷史設備,漫步其中除充滿懷舊幽情,還可觀賞壯觀的雲海,崢嶸的山峰,宛如置身潑墨山水仙境。
漫步太平山原始森林公園
全臺灣最容易探訪的原始檜木森林,入口處的鎮安宮,原為日據時代祭祀天照大神的神社,日人離開後改為祭拜鄭成功。沿木棧道拾階而上開始進入原始森林步道,置身霧林帶的針闊葉混合林世界中,在午後起霧時分漫步其中,更有漫步雲端的清涼。林中盤根錯節,樹幹與樹枝佈滿苔蘚植物,形成微型的苔林環境;區內未經人為的管理與破壞,除了鐵杉、昆欄樹等樹種外,區內多為原始的紅檜、扁柏,林相鬱閉,巨大枯老樹頭上的新生命,形成「雙代木」景觀,林下植物以蕨類為主,散雜著高山杜鵑、箭竹和鴨腳木等。
鐵杉林國家步道
鐵杉林國家步道由太平山後山公園進入,全長約1.7公里,為太平山莊通往嘉羅湖登山路徑之前段,沿途可觀賞原始鐵杉純林及溼地等自然生態,而步道終點有運材木馬道遺跡之展示,更可眺望山脈雲海景觀,是一條可徹底沉淨於森林,享受芬多精及森林浴之洗禮,真正體驗森林「森」呼吸的快感,並欣賞山林雲霧的自然景致及大地畫布之美。
第2天
翠峰湖環山步道
翠峰湖為台灣最大的高山湖泊,景致優美而飄渺。而在湖周有條環山步道,此步道因受東北季風的影響常年雲霧裊繞,森林鬱閉、終年潮濕,地被草本層已為保水性極強的泥炭蘚所取代,形成極為獨特的苔原景觀,而此苔原為亞熱帶台灣難得一見的特殊生態。
翠峰湖
面積最大最美的高山湖泊,必須靠天給水,隨水量大小或豐腴或苗條…百變翠峰湖,滿水期時面積達25公頃,四周草澤森林,一覽無遺,霧散雲開之際,山林倒影,相映成趣,每當陽光灑下,水波瀅瀅,遠望如鏡,湖西、北及東南邊為柳杉、二葉松及台灣杉造林地,東邊為曾遭火災的白木林景觀,在綠色山林易顯孤傲。
鳩之澤溫泉
日治時代的溫泉浴場,戰後是「仁澤」,93年再更名「鳩之澤」…日治時代伐木之處必有溫泉,伐木工人在此洗盡一身的疲憊,泉質屬弱鹼性碳酸泉,目前規劃完善的檜木桶湯屋及露天溫泉(須著泳衣),穿過多望溪吊橋是一片蓊鬱潮濕的溪谷型林相,巨大的鳥巢蕨一叢叢著生在高大的闊葉樹上,形成特殊的森林社群,一趟約30分鐘的步道之旅,享受森林浴場的洗禮。閱讀更多
20 11 月
第1天龍山寺
為台灣目前保存最完善的經典廟宇,獨特的歇山重簷式瓦頂、融合福建、台灣藝術,還有全台僅存一對的銅鑄蟠龍檐柱。花蓮泛舟正面牆堵由花崗石與青斗石混合鑿組構而成,周圍的42柱雕塑和全廟的風格,展現台灣特有的剪粘藝術。華西街觀光夜市
全台第一個國際觀光夜市,因靠近早期尋芳客密集地寶斗里,故有去毒壯陽為號召的蛇店及鱉店,還有各式山、海產小吃、算命和按摩店。鄰近的廣州街是台灣傳統夜市,有眾多美食小吃,而西昌街是知名「青草巷」。臺北101大樓
座落於台北最菁華地段,是國內建築界有史以來最大的工程專案。該專案主要由國內十四家企業共同組成的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與國內外專業團隊聯手規劃,並由國際級建築大師李祖原精心設計,超越單一量體的設計觀,以中國人的吉祥數字「八」(「發」的諧音),作為設計單元。每八層樓為一個結構單元,彼此接續、層層相疊,構築整體。在外觀上形成有節奏的律動美感,開創國際摩天大樓新風格。 TAIPEI 101多節式外觀,以高科技巨型結構(Mega Structure)確保防災防風的顯著效益。每八層形成一組自主構成的空間,自然化解高層建築引起之氣流對地面造成的風場效應,透過建築設計綠化植栽區的區隔,確保行人的安全與舒適性。大樓造型宛若勁竹節節高昇、柔韌有餘,象徵生生不息的中國傳統建築意涵。內斜七度的建築面,層層往上遞增;無反射光害的高度透明省能隔熱帷幕玻璃,讓人們在台灣的最高建築內,觀天看地。高科技材質及創意照明,以透明、清晰、營造視覺穿透效果,與自然及週遭環境大尺度的融合。
花蓮獨木舟
查詢路線
在 Google 地圖中查看「清水斷崖獨木舟 – 花蓮獨木舟體驗營」( https://goo.gl/maps/86JpYeptAj8ua2Ew7 )。閱讀更多
20 4 月
第1天
大甲溪/大安溪河口潮間帶
木麻黃/紅樹林生態區
河口濕地賞鳥賞魚尋蟹訪貝
大安濱海樂園
日南車站
已有95年的歷史(於1922年10月11日啟用),為國內少數幾個古蹟車站的代表之一。最大的特色,是那設在側邊高處,狀似牛眼的「牛眼窗」,從月台觀看,便可以見到醒目的牛眼窗就穩穩的鑲在高處,而車站四周草木茂密,綠意盎然,儘管夏日再熱,在本站也享受綠蔭帶來的清涼。最早也最有紀念價值的一張車票,是於民國51年,由「日南站→基隆」的普通票,在當時,車票被面依然印有著『保密防諜人人有責』,而這些具有紀念價值的車票,則成了紀念這一站美麗而深具歷史意義的最佳收藏。
紅橋/古宅/地下湧泉
匠師的故鄉
休閒農業區是享譽國際的「大甲蓆帽」發源地,也是已故國寶級藝師薪傳獎得主柯莊屘阿嬤久居的故里,更為藺草生產及編織的重鎮之一,無疑是藺草工匠藝師的故鄉,故取命名為「匠師的故鄉」。是一處結合農村風光與自然體驗的休閒園區,可讓人遠離都市塵囂、回歸農村純樸生活的好地方。可體驗一系列在地特色活動,例如:摸蜆、划船、藺草編織、控窯、石頭彩繪等等。
龜殼生態公園
園區內設有生態河道及樹林區,可供遊客駐足觀賞生態,如彈塗魚、土龍、寄居蟹、和尚蟹、候鳥等。園內建置完成2個生態池和1個生態溝,並將龜殼生態公園型塑為濱海地區另一處亮點生態公園,生態溝周圍全面採用生態工法疊石護岸,提供生物與植物天然多孔隙的避護棲息環境。
第2天
鐵砧山風景特定區
鐵砧山因為其外觀酷似鐵砧,所以取名鐵砧山。山上有一口老古井「劍井」,傳說是鄭成功插劍禱泉的地方。相傳早年,鄭成功率領眾兵經過此山的時候,因為天氣炎熱,無水可飲用,士人、馬兒病死傷亡的很多,鄭成功此時拔起他的劍刺向地面,跪地祈求能湧出泉水。忽然,地面裂開,寶劍真的沈了下去,湧上了神泉,解除了當時的困境。此後,人們為感念這奇蹟,就稱這口神奇的水井為國姓井或劍井。大甲地方的父老們為了紀念鄭成功在鐵砧山上的插劍飲水的聖蹟,於是於光緒19年,鑄刻「國姓井」,1953年重修這口古井,並在井的四周加磚牆加以保護。並有曾任監察院長的于右任先生,親書「劍井」兩字,立石為誌,成為今日的觀光景點。
劍井相傳為鄭成功轉戰行軍至本地被番兵圍堵,水源不足,情況危急,鄭氏向上天祈禱,花蓮賞鯨隨即拔劍插地,泉水立即湧出,從此大旱不枯。中正公園可供遊客拍照休憩,其內部有主題石雕、風車、簡單的體能活動設施,小型遊園步道。
永信醫藥文物館
農作體驗
媽祖文物館
大甲鎮瀾宮
大甲鎮瀾宮據說是清雍正8年(西元1730年)自湄洲天后祖廟恭請媽祖神像來臺。後因香火鼎盛,於雍正10年(西元1732年),在臺中市大甲區大甲里興建小祠,直到乾隆35(西元1770年)改建小廟為「天后宮」,乾隆52年(西元1778年)重建,才被載於臺灣淡水廳水獻中。往後由大甲士紳屢次發起重建並改為「鎮瀾宮」。每年農曆三月初「遶境進香」場面浩大,追隨的信眾無數,各地廟宇均有迎媽祖的慶祝活動。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相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主要是為了要增添神像的靈氣。每次進香的人數之龐大,規模之壯觀,仍是受到海內的學術界和大眾傳播界的重視與研究。
大甲鎮瀾宮建築有前殿、後殿、南北殿、南北室、鐘鼓樓等,都佈滿了人物、花鳥、走獸等石刻木雕,精雕細琢,色彩絢麗。內正殿供奉媽祖,南殿供有貞節媽祖;貞節媽祖即為貞節坊之節婦-林氏。廟前龍柱為精細渾厚的石刻鏤雕,屋頂佈滿五顏六色的人物、花鳥、走獸剪黏,檐下大片雕飾按金,正殿神龕周遭更是富麗,層層疊飾,金碧輝煌,散發出華麗不俗的莊嚴氣象,只可惜因翻修多次,古蹟、古物多已不復存在,只有幾塊乾隆及光緒兩皇帝所題的匾額較具歷史價值,例如乾隆時期的「護國庇民」、「佑濟昭靈」古匾,光緒帝賜的「與天同功」古匾,以及「誠求立應」、「慈光普照」、「功恭功一」等,都是自清朝保留至今的古物。
溫寮漁港灑網捕魚
觀海橋夕照、溫寮溪景觀閱讀更多